-
- 行业情报 > 食品 > 正文
- 加快奶业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 路在何方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日期:2009年04月20日 16:26
- “加快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点,也是两会讨论的热点之一。而在中央一号文件、轻工业振兴规划中,农业与食品行业都被列为重点,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奶业产业升级的道路何在,正是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奶业升级结构调整是基础
随着奶业的快速发展,奶业发展结构不均衡——奶源建设跟不上生产加工能力的问题,成为制约乳品行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液态乳的日处理能力已经超过了生乳日产量的三倍左右,因此,奶源的建设也就迫在眉睫。
据专家介绍,决定中国乳业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在于奶源。奶源分为牧场奶和散户奶,相对于牧场奶,散户奶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喂养,营养和安全系数较低。与国外绝大多数的奶源来自牧场的情况相比,我国目前牧场奶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这从源头上制约了乳业发展。因此,乳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调整牧场奶和散户奶的结构,按照《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规划:到2011年10月底前,乳制品生产企业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
毋庸置疑,发展牧场奶的关键在于牧场建设。这方面,国内高端奶——特仑苏的专属牧场或许可以成为牧场化建设的一个参照系。该牧场选址北纬40度中国乳都核心区,通过国际GAP体系(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着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这里生活着高价引进的世界顶级纯种优良奶牛、它们食用专为名种奶牛种植的来自全球多国家的顶级牧草、享受自然放养、精心照料等贵族奶牛的福利。在科学管理和细心照料下,特仑苏原奶中的天然蛋白质含量达到3.3%,远超国家规定的2.9%标准。
可见,奶源是牛奶品质的基础保障。尽管北纬40度中国乳都核心区的地理位置无可复制,但至少牧场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值得乳业产业化所借鉴。增加牧场奶的比例,调整奶业结构,成为奶业产业化的基础。
奶业升级创新发展是方向
中国乳制品行业同质化程度高,已经造成价格低、利润低、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政府早在2007年9月份就也明确要求奶业“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向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转变”。创新是竞争力提升的唯一手段,是打破“同质化”僵局的唯一武器,也是乳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在中国乳业的激烈竞争中,特仑苏是打破竞争,敢于创新的范例。
特仑苏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这是最大的创新。在众多奶品大打价格战的时候,特仑苏创新生产方法,首推高端奶,以高营养、高品质打响品牌。特仑苏的出现,将乳业的发展水平提至新的高度。
如果说特仑苏是成功的,那么,特仑苏的成功离不开其背后的技术创新——引入世界顶级奶牛和多国营养牧草;采用全球最先进的设备,如瑞典利乐灌装机、比利时AGV自动导引车、日本纸箱自动输送系统;实施车间指纹识别体系;给每一头奶牛带上电子耳环,全程追踪奶牛的饲养、健康情况……在特仑苏的生产过程中,能看到全世界乳业最先进技术的集合,这被专家称为“全球乳业生产的最强阵容”。
特仑苏所开创的高端奶市场,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新的增长点。特仑苏成为其他企业模仿的榜样,众多品牌的高端奶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只有——创新、创新再创新。
奶业升级质量把控是根本
奶业的升级,不仅是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创新,当伴以产品质量的升级。谈到质量,就不得不涉及标准。
一个自觉执行高于国家及国际所规定的标准的企业,是负责任的企业。然而,以道德约束企业自然是不现实的。产业升级的根本还在于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奶业的质量和安全。所幸的是,随着《食品安全法》日渐成型,中国乳品安全有了法律的保障,将走得更远。
经历过2008的乳业低潮,今年将是中国乳业涅槃重生之年。奶业升级之路,特仑苏创新地走出了一步。重视牧场建设、坚持持续创新、坚决把控质量,被称为特仑苏发展的三大经验。这些“特仑苏经验”或将成为奶业升级的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