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房地产 > 正文
- 房企应对楼市“寒流”之“道”与“术”
- 来源:秦凤伟的博客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13日 10:04
- 在经济不断开放、人民收入增加的大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在经历了10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终于于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景气下行、行业深度调整等多种因素叠加效应影响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冬天”。长期一来,很多“野蛮生长”的房企在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中被前期火爆的市场氛围冲昏了头脑,大规模“高价圈地”、“捂盘惜售”,结果突然袭来的“寒流”让很多房企面临流动性不足、资金链断裂的严重困境。一时间,楼市哀鸿遍野,“救市”呼声此起彼伏。实际上,目前房企困境固然与大的宏观经济背景有关,但其自身发展策略失误也是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及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往往收效显著,这能保证施救者延长其生命。回顾我国楼市的发展,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判断:房企面临的“寒流”短期内很难消退,即使政府已经出台救市政策,也不会成为眼下房企的应急强心剂。这就需要处于摸索中的房企在了解自身不足的同时,积极采取应对之“道”与“术”,从而保证自己安然面对“寒流”的侵袭。
一、房企应对楼市“寒流”之“道”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这里所用的“道”,指的是房企应对“寒流”在战略层面的含义,也就是根本目的或终极目标之意。在我看来,在楼市“寒流”中房企的“道”就是“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会有希望。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应对危机最基本的“道”。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房企能否坚定“活下去”的信心。
在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和我国国民经济不断下滑的大背景下,温家宝总理多次讲到信心问题,“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贵重,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实际上,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应对危机的信心。诚然,我国房地产业正经历深度调整的阵痛,但这种阵痛是暂时的,其持续发展的大方向没有变。
首先,支撑房地产业发展的国民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国民经济增长的势头虽然所有放缓,但保持8%的年增长问题不大。尤其是政府于2008年推出的4万亿人民币的救市计划,必然会遏制经济下滑的势头,促使整个经济回暖。此外,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收入、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应对危机的回旋余地较大,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完全能够做到的。而房地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支撑,只要国民经济继续处于增长势头,房地产业的逐步回暖就是可以预见的。
其次,支撑房地产业发展的旺盛需求没有变。从产业周期来看,中国房地产业虽然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其仍然属于新兴产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巨大,尚未得到完全满足。第一,人口继续增长。2000年后,我国每年的净增人口一直保持在800万人左右。第二,城市化进程加快。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的城市率大约在45%左右。如果实现70%的城市化率目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至少还可以增长25年左右。第三,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家庭已居主导地位,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大量涌现。第四,改善型住房需求旺盛。
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绝大多数房企房企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应对困境的回旋余地也在增大。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仍然是中国大有作为的行业之一。只要坚持“活下去”这个应对危机最基本的“道”,把握国民经济和房地产业调整的良好契机,采取适当的应对之“术”,绝大多数房企度过楼市“寒流”是可以想见的。
二、房企应对楼市“寒流”之“术”
术是与“道”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战术或者具体策略。没有道,术无从谈起;有了道而乏术,道也只能是“空”道。房企确定了“活下去”这个道,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或者采取单一之术,或者采取组合之术。
一是定位之术。定位解决的是房企“做什么”的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了买方市场。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购房者参与市场的能力与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加上楼市低迷使得购房者持币观望,旺盛的住房需求暂时得到遏制。在这种情况下,房企必须进行精准定位,明确自己到底“做什么”。首先,要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位。为此必须对有效需求、名义需求、潜在需求、改善型需求和理财性需求等房地产需求进行调研。其次,要依据房企自身的优势进行定位。无论是何种房企,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都必然有其独到的产品优势。房地产产品的种类繁多,有住房和商业用房两类,而在住房和商业用房之中,又有高端、中端和低端之分。房企无论选择做何种产品,必须把这种产品做好、做大、做强,慎用多元化经营之术。
二是融资之术。房地产行业资金趋紧的态势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集中体现。根据北京师范大学钟伟教授的测算,如果2009年房地产遭遇中期调整,那么资金缺口将达到9290亿元;如果2009年房地产遭遇短暂调整,那么资金缺口将达到4925亿元。无论2009年中期调整还是短暂调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紧张已成定局。在这种背景下,哪个房企能够融到资,哪个房企就能在“寒流”中活下来。关键是向谁融资。目前比较可行的融资对象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继续向银行贷款。虽然自2008年初以来,国家对贷款进行规模控制,但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国家在2008年底又对贷款放松了控制。如果能够从银行贷到款,房企的资金困境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二是向民间融资。民间融资的成本虽然很高,但相对于“活下去”的道相比,还是可以承受的;三是向企业内部员工融资。无论融资的成本怎样,只要在房企的可承受能力范围内,即使代价大一些也要去做。
三是调价之术。既然房地产是一种商品或者是具有商品属性的产品,那么房企采取何种定价策略就是自己的事情,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政府部门)都不能干涉房企的定价策略——提价或者降价。在楼市“寒流”中,房企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以应对困境,进行降价销售产品是一种正常的营销手段,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不要过分苛求。从2008年楼市的实际情况来看,率先进行降价销售的房企大都迅速回笼了资金,增强了应对风险的能力。
四是品牌之术。品牌是一种标识,更是社会、公众和市场对一个企业的认知、评价和印象,是一种重要的经营资产。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房企没有品牌可言。如果仔细探究起来,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企除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之外,毫无例外地希望通过开发项目创造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知名的企业品牌一般代表着良好的产品质量、高超的服务水平和较高的企业声誉。凡是格外珍视品牌的房企,其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就高。而随着购房者素质的提高和参与市场能力的增强,它们也越来越重视知名品牌房企开发的产品。因此,越是在危机的时候,房企越应该珍视自己企业的品牌,越应该采取品牌之术。
五是转向之术。越是在困难时刻,房企越是应该懂得变通、转向之术。在楼市“寒流”一时难以消退的情况下,房企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采取转向之术。一是区域转向之术。在城市区域内,可以从核心区向非核心区乃至郊区转向;在全国范围内,可以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向三线城市乃至其他小城市转向。二是产品转向之术。可以考虑由高端产品向低端产品转向。国家4万亿救市计划中有9000亿左右的资金要投向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房企可以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尽管收益比纯正商品房建设要少,但有收益总比没有要强,也符合“活下去”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