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调研公司
  • 行业培训
  • 行业情报
  • 付费报告
  • 免费报告
  • 调研文库
  • 求职招聘
  • 执行峰会
  • 3see论坛
  • 行业报告全国最低价格热卖中
  • 查调研行业职位速上3see招聘
  • 最专最火的市场调研行业论坛
  • SPSS培训、企业内训常年招生
  • 行业情报首页
  • 经济
  • 房地产
  • 金融
  • 通信
  • 互联网
  • 汽车
  • 能源
  • 食品
  • 家电
  • 日化
  • 医药
  • 其它
    • 行业情报 > 能源 > 正文
    • 能源专家: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要打“联合牌”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日期:2009年08月19日 16:13

    •   8月17日,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油气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教授级高工邱中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原高级副总裁曹湘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海油副总工程师曾恒一等油气资源专家共同为我国油气企业“走出去”建言献策。

        加强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的同时,摒弃以往“窝里斗”造成的内耗,国内石油企业应采取“联合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三位油气资源专家的共同呼声。

        与外国大公司强强联合,共抗市场风险

        “中石油从1993年开始到海外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到2009年海外石油资源作业产量实现每年6300万吨,花了16年时间;在国内,如果从1949年开始算起,经历了发现大庆油田的高速增长,中石油年作业产量达到6000万吨,用了整整25年。”来自中国石油的邱中建院士用这样一组数字向记者说明,中石油海外获得石油资源的能力不比国内弱。

        作为中国油气企业“走出去”的翘楚,中石油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引人关注。邱中建认为,中国石油在海外市场所取得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其作为国家综合性石油公司在开拓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其次是中国石油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而且我们的人工成本比较低,这就使得我们比国外的油厂开采更具优势;三是由于我国国内地质条件复杂,因此积累了很强的技术储备,特别是大油油田探索出来的三次采油技术,使我们具备国际上其他公司所欠缺的“精耕细作”和“吃苦耐劳”精神。

        “但是,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邱中建告诉记者,比如我们对一些国际规则、特别是对当地的政治人文环境不够熟悉;与一些大公司相比,我们的资金实力和企业规模还比较弱小;我们的国际化人才相对不足等等。

        “因此,近年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与国外公司合作的方式。这不仅会弥补我们的不足,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我们在海外市场的风险。”邱中建如此表示。

        邱中建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来自中国石化的曹湘洪院士表示,减少海外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寻找合作伙伴。他说“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应该说他们在不同的市场运作上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如果能够跟他们联合起来,政治风险、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都会相对较小。”

        在邱中建看来,随着国内石油公司“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话语权的不断加大,一些外国公司对中国企业比较认可,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通过与国外石油公司的技术合作参与到海外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中,甚至通过股权收购等资产层面深度合作获得更大收益。

        国内企业相互联手,形成“联合舰队”出航

        曹湘洪说:“在跟国外大公司加强合作的同时,中国的石油企业更要加强合作,联手出击。”据其介绍,和中国石油相比,中国石化真正实施“走出去”战略启动较晚,到国际市场去找油、找气也是近几年的事情。虽然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到去年年底,中国石化在国外市场的作业量已达到中国石油的一半。

        “在国际市场上,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早就被外国大公司瓜分完毕,中国石化所面对的海外资源十分有限,要想挤进去分食一杯羹难度非常大。”曹湘洪说,国内有实力的企业都想“走出去”,尤其是看到好的资源大家都想“吃”,相互之间的竞争就会把价格抬起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国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最终是外国公司受益,而我们国家利益受损。

        “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应该联起手来,取长补短,共同参与国际竞争。”曹湘洪说“具体而言,参与海外油气资源开发的难度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价格,二是人才。国内石油企业联合起来,就会实现资金和人才的综合利用,竞争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碰撞出的火花也得到了中海油的积极回应。来自中国海油的曾恒一院士在发言时特别强调三大石油公司应加强联合。

        曾恒一说:“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往往充当这样的角色:由于内部竞争,把最好的产品低价卖到国外;而同样是中国人在海外的竞争,用最高的价格把产品从国外买回中国。这都是因为内部不协调。”

        曾恒一由此建议,国家发改委或是国家能源局应该为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建立一个内部协调机制,打通内部渠道,加强企业间沟通,以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据了解,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有限公司前不久与中海油国际有限公司以50:50比例成立合资公司,与马拉松石油公司旗下的马拉松安哥拉32区块有限公司签署了销售与购买协议。这被三位专家称为国内企业联手出击海外市场的典范。

        上下游并重,资本并购与风险勘探相结合

        国际市场风险重重,我国石油企业以什么方式“走出去”才能大有作为?三位院士的回答是:“走出去”要上下游并重,同时要采取资本并购与风险勘探相结合的方式。

        据曾恒一介绍,多年前曾因参与国际知名并购案而名噪一时的中国海油,近年来在延续国际并购思路的基础上,在参与国外油气田资本并购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海上油气田的勘探,获得自己的权益。

        曹湘洪则表示,无论是以并购的方式,还是以技术合作的方式,中国油气企业“走出去”不能仅仅将眼光盯在上游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上“成品油、汽油、柴油,甚至化工产品乙烯、聚丙烯也是企业‘走出去’后要拿回的资源。”

        曹湘洪建议中国的油气企业要把炼厂建到海外去。他说:“中国缺资源,为什么不鼓励中石油、中石化到国外建炼油厂,把下游资源拿回来不是一样吗?”

        据了解,很多油气出口国家并不希望自己仅仅充当一个油气出国口的角色,他们也希望将油气优势变成本国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下游产业。因此,中国企业把炼厂建到国外实际上也符合油气出口国的利益,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事实上,把炼厂建到国外去目前仅仅只是一种思路,将其转变为现实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国内各省为了带动本地GDP增长,都希望能够建设大型炼化项目,这无形中对企业海外建厂造成一种阻遏;而海外建厂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国内建设项目较多,企业无实力分身。此外,海外投资建设炼厂一次性投入很大,且风险远大于国内,因此做出这样的大胆决策还需要勇气。

    • 调研公司搜索
    • 公司名称
    • 公司介绍
    • 调研公司按地区快速检索
    • 北京|天津|河北|湖南|山西|广东|广西|海南
    • 上海|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湖北
    • 内蒙古|河南|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重庆
    •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台湾|吉林|辽宁|香港
    • 澳门|黑龙江
    • 相关链接
    • ·上海将建水源生态补偿制度
    • ·我国首个自愿碳减排标准有望下月诞生
    • ·经济增长力强劲 标普或上调中国主权评级
    • ·谷歌中国整改低俗信息 搜索功能已全部恢..
    • ·俄联邦卫生部官员:欢迎中国企业到俄收..
    •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又好又快稳步推进
    • ·江西煤炭预测资源量相当于探明储量的2...
    • ·“流动性焦虑”大可不必 中国股市“不差..
    • ·谷歌全球副总裁:中国互联网仍将有巨大发..
    • ·百度5大优势不复存在 谷歌中国迎头赶上
  • 3see简介 |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企业客户
  • Copyright @ 1999-2009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