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经济 > 正文
- 国际经济格局酝酿大变局 新兴经济体改写版图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20日 14:42
- 中新网7月20日电 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酝酿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大变局,其路径不能说完全清晰,但迹象已处处可见。香港《经济导报》报道说,新经济时代浮出地平线。
美元独霸渐露疲态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国家,美元取代英镑的地位,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创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相挂钩、其它货币比兑美元的国际间货币交易准则,由此奠定了美元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通货凌驾于世界其它货币之上的优势地位。1948年生效的关贸总协议确立了交易自由、市场开放的国际贸易准则,这推动了美元向全世界的流动。
但是,1970年代尼克松震荡后,美金变成了美纸,缺乏实物支撑和滥发冲动注定纸币体系本质上的不稳定。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警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而用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代替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核心的问题。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其中包括美元价值不稳定。其它经济体为了保障自身经济安全,倾向于增加美元储备,从而产生通缩倾向,并导致“穷国借钱给富国”的奇特格局,这种模式恐不能持久。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全球显然不应该只依赖某单一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从目前来看,要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美元霸权”,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改革将是各国政府不断博弈的过程。挑战美元霸权并不等于就能立即终结美元霸权。因为要终结美元霸权必须建立起新的国际金融秩序,而要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则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美国再找不到新的“神话”来续写,找不到维系债务经济的利润模式,找不到继续维持霸权的理由,则美国经济很有可能要随着这次金融海啸而逐渐退潮,美元霸权的瓦解将是大势所趋。
传统疗法各有弊端
虽然信息泛滥,金融风暴事件频发,令人很难实时跟进事态的发展。但对比历史,可以说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背景相似的经济巨变已然发生。而投资者将在未来十年中疲于善后。
从之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经验来看,解决大型金融衰退的方法很简单:央行削减利率,最终股市恢复如初。这在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单日下跌了23%)以及1997~1998亚洲金融危机时都发挥了作用。然而在网络泡沫破裂后,该方法却未能力挽股市于狂澜,反而开启了房市的繁荣并且压低了信贷市场的风险定价。
放松货币的政策一度非常流行。它降低了公司以及购房者的借贷成本。而就投资者而言,尽管这减少了他们存款账户上的收益,但股票价格的回升通常能够补偿他们。
放松货币似乎毫无代价。上世纪六十及七十年代,当政策制定者们调低利率时,他们往往会引发通胀的压力。而九十年代时却并未如此。而这到底是归功于央行的聪明才智还是发源于中国以及印度的通缩压力仍是争论的焦点。
如今,仅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却远未足够。当局也不得不求助于量化宽松,即利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以保证筹资帮助银行清理有毒资产以及抑制债券收益。财政宽松也已经作出巨大努力。某些国家的预算赤字已激增至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
财政系列措施被证明比货币宽松政策更不受欢迎。起初,他们就被视为是对贪婪银行家的援救。而关注的焦点也从批评逐渐转移至对政府财政恶化以及未来税收,借贷成本与通胀增长的可能性之上。
不堪的历史似乎即将重演。回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看来,凯恩斯刺激系列措施被认为是毫无代价的。政府认为他们能够微调经济,便能摆脱衰退。最终,他们却意识到太多刺激的结果仅仅是更高的通胀以及政府过多的卷入经济运作之中。倾向于货币调整的当局弃用了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而过去的十数年也已证明,运用货币政策也有其代价,尽管不会产生消费者通胀,但会提高债务水平以及催生资产泡沫。
当局从未想过让金融危机持续蔓延。这对经济的打击将会是巨大的。但是,上一轮政府行动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投资者在下次繁荣时将牢记于心的是,政府将会拯救最大的银行,大幅调低利率,干预市场以及严重赤字。换言之,道德风险问题只会变得更大。
过去周期表明,经过长时间低利率之后的紧缩阶段将会是十分危险的。1994年时,当美联储开始从3%升息时,债券市场剧烈波动。当央行开始出售危机时购入的股权时,债券市场又会作何反应?而当利率与税收同时上调时,股市又会如何波动?
考虑到这些风险,新时代肯定会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期更为不堪一击。决策者更容易抑或更多地做出错误决策。
此外,全球金融体系已然是无本之木。当布雷顿森林体系分崩离析之时,与黄金的最后联系便已断绝。理论上已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政府滥印货币了。这需要拥有通胀目标的独立央行以安抚债权人。但是现在,央行已将另一目标优先至于控制通胀之上:拯救银行。
新时代中,政府将运用浮动汇率,接近于零的利率以及巨额财政赤字以保护经济。而对债权人来说,这些没一个是好消息。债权人必定不会对该处境容忍过久。而他们保护其投资组合行为将是,要求更高的债券收益率,推高固定汇率,而这些对下个经济体系起到决定作用。
新兴经济体改写版图
关于新兴经济体,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英国《经济学人》将新兴经济体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也称“金砖四国”;第二梯队包括墨西哥、韩国、南非、波兰、土耳其、埃及等“新钻”国家。
根据IMF公布的数据,2007年发达经济体经济仅增长2.7%,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8%。印、俄、巴西GDP总量均超过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中国突破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一半。“新钻”国家也有不俗表现,高盛公司预测,2025 年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伊朗、越南等八国将跻身世界经济前20强。
2008世界企业500强榜单上,中国有35家上榜,印度七家,十年前只有一家入围的墨西哥和俄罗斯,如今已分别有五家上榜。
在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近八年后,“金砖四国”所囊括的全球最大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终于携手正式亮相国际舞台。四国已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召开首次首脑峰会,标志着四国将以“集团的形式展开全面合作”。巴西总统卢拉曾经表示,八国集团“已经死亡”。G8不能代替金砖四国,后者的国土总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人口占全球 总人口的4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6~2008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随着四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基于新兴经济的出色表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发达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困扰之际,新兴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来源”,并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和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