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经济 > 正文
- 经济向好机构乐观看股市 业内:内需受益板块走强
-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17日 15:35
-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广受市场重视的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尽管一些主要数据均已提前“面市”,但是今年以来越来越“好看”的数字仍然令股市应声大涨。
经济向好让不少机构对股市未来走向持乐观态度。专家认为,二季度的宏观数据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未来房地产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引擎。在面临资产泡沫化的过程中,股市投资仍然处于十分有利的阶段。
无论是美股前晚的大涨,还是宏观经济数据的部分提前“泄露”,都为昨天股指的红盘高开做足了“预备活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分析师祝宝良也认为,这些数据表明经济还是在向好,对股市是好消息。
经济复苏路径渐清晰
总体呈现暖意的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坚定了市场的多方信心,无论对未来的政策面、还是市场走势,机构投资者的基调仍然积极。
信诚基金首席投资官黄小坚分析表示,经济复苏一共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型的财政刺激和项目投资;第二个阶段是自主性投资阶段,主要是房地产的投资开始启动,房地产的热销带动了整个实体经济,从宏观到微观有了投资动向;第三个阶段是整个经济微观主体都激活的阶段,是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企业投资过渡。
他认为:“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复苏将会越来越清晰目前经济复苏已经步入了第二阶段,即自主性投资阶段,主要表现为房地产热销。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开始加速,投资会呈现加速上扬的趋势,市场整体是看多。也是值得进行股票投资的时间。一旦经济步入第三个阶段就意味着实体经济的过热,到时候要防止紧缩政策。”
博时策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周力也认为,上半年投资、消费各方面的数据,不断提升投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投资在明显加快,6月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17.9%,比5月份增速上升了6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的土地购置面积、新开工面积也都相继进入又一轮上升通道。预计未来房地产将继续维持较高的景气度。另外,汽车连续4个月单月产销超过百万辆,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家电、白酒等耐用消费品的销量也都呈现了淡季不淡的态势,耐用消费品销售的强劲势头表明内需主导的结构变化正在悄悄上演。
机构乐观不惧政策微调
在股市走势对政策面越来越敏感的情况下,投资者高度关注:随着阶段性的宏观经济数据出炉,管理层在政策把握上是否会出现明显转向?
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政府将会把政策重点从促进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防止投资过度和资产价格泡沫上来,预计未来几个月里将会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紧缩措施,旨在控制银行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并给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降温。但他也表示,这些措施可能只是技术上的并且较为温和。“经济复苏强劲,通胀走低,流动性状况宽松以及政策环境温和,这为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建信基金认为,我国经济回暖趋势已进一步确立,预计下半年的政策在方向上仍会以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大方向,而在局部或许有微调,这将有利于持续巩固和发展经济的回升势头,实现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我们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运行趋势以及下半年A股市场的表现仍然保持适度乐观态度。”
中欧基金也认为,在目前经济增长基础尚不十分牢固的情况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不会出现太大调整。预计在三季度GDP增长比较确定之后,才会再次考虑政策调整问题。当前股票市场的运行环境仍然良好。
基金看好内需受益板块
从二季度数据看,投资及消费仍然是拉动经济复苏的主动力,与之相关的板块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布局主线。
博时基金的周力认为,下半年,随着需求的进一步恢复,价格将继续走在上升通道,企业资本开支的也将逐步增加。在未来一段时间,住房、汽车、个性化商品、金融服务、教育等行业将成为内需增长的根本动力,因此,看好那些与内需和财富积累相关的行业,如地产、商业、耐用消费品;随着价格水平的逐步回升,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也将成为良好的投资标的;另外,在未来通胀的预期下,看好资源类等供给受限行业的投资机会。
机构解读数据
GDP:第二季7.9%
根据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多家机构的分析师均认为,从上半年的宏观数据看,全年“保8”几无悬念,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为期两年的“蜜月期”。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强于预期的经济增长数据,标志着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实际GDP增长率的显著放缓宣告结束,而且也标志着一直预期的V型复苏的开始。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上半年投资拉动贡献6.2%,消费贡献3.8%,净出口是负贡献2.9%,内需拉动式增长明显。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加速,消费稳定增长,相形之下出口依旧疲弱。
申银万国证券的分析师孟祥娟、李慧勇认为,结构性复苏特征明显,但冷然不均。体现为:需求热,供给冷;内需热,外需冷;投资热,消费冷;中西部热,东部冷,地区差异明显;基建和民生投资热。
CPI、PPI:
上半年-1.1%、-5.9%
CPI与PPI的双双告负,显示经济仍然陷入通缩之中。而且,从6月份的数据看,通缩还有继续恶化之势。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继5月份下降1.3%之后,6月份较上年同期又下跌了1.7%,同时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继5月份下跌7.2%之后,6月份再度下降7.8%。超出预期的通缩幅度,使机构投资者对于两者恢复正增长的时点预测一推再推。
交银施罗德基金的陈思翀认为,6月CPI的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季节因素,在过去的12年中,6月份的CPI环比平均要比5月下降1%,估计随着翘尾因素的逐渐减弱,三季度后CPI降幅将明显收窄,四季度或将出现正增长。PPI虽然同比继续呈现降幅加大的趋势,但是环比自4月以来一直为正增长。同比的负增长还是由于去年高基数的原因,如去年6月份原油价格仍然在130美元左右。预计在8月以后,由于基数越来越小,降幅将逐步收窄,年底将渐趋于0附近。
信诚基金首席投资官黄小坚则认为,将CPI与PPI的数据,联系到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下降8.7%,6月份同比下降11.2%,原材料购进价格跌幅大于工业品出厂价格,而后者跌幅又大于消费者物价指数,未来中下游企业的盈利状况将有所改善。
FAI:上半年33.6%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高增长。1-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FAI)同比增长33.6%,6月份单月达到35%的同比增速,为五年来最高水平。
大成基金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刘安田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呈现几个特点:地方项目反弹迅速;制造业投资仍保持高位;内资企业包括民间资本投资均保持了强势,民间投资开始跟进。
国泰君安宏观经济分析师周克喻认为,通常而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数值至少会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高3个百分点以上,而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字显示,这两个数值只相差了0.1%。这说明今年上半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民间资本投资尚未被拉动起来,所以抹平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差距。
5月份房地产投资开始出现的反弹,使机构普遍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有望明显回升,并成为拉动经济进一步走向复苏的主引擎。
M1、M2:
6月末增速24.8%、28.5%
今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增加。
6月末,M1、M2增速分别达到24.8%和28.5%,增速分别比5月末高6.09和2.72个百分点,而且M1、M2之间的“喇叭口”进一步收缩,表明存款继续“活期化”、货币流通速度在上升。
中欧基金认为,由于中国的基准利率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先于发达国家,吸引“热钱”继续流入中国,一季度“热钱”流出超过700亿美元,而二季度流入1200亿美元。目前流动性充裕,正在从第一阶段(贷款快速增长)向第二阶段(货币流通速度上升)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