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金融 > 正文
- 信贷收缩预期渐至 三大信号可能引发政策调整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09年06月12日 10:54
- 尽管很多人认为,今年四五月份以后,银行新增贷款会有一个自然回落的过程,有些业内人士甚至预测会降至每月平均新增3000亿元左右。但这一预期,起码在5月份,已经彻底落空。
本周,市场传出5月份的新增贷款约为6600亿元(详见本报6月11日《年中考核压力提前释放 中小银行“煮热”5月信贷》)。这一数字使此前急转直下的信贷曲线又开始掉头向上。
无论坊间传言是否成为现实,市场人士对信贷收紧的预期已经再次升温。此前,很多人倾向于认为,如果银行贷款的确回归到了一个更合理的增速,政府主动收紧信贷政策的几率将大大减小。
有经济学家认为,目前应该密切关注一些经济指标,它们有可能成为引发信贷政策变调的先期信号,其中包括:CPI通胀指数快速抬头、GDP增速迅速反弹等其他经济过热的信号,以及银行贷款进入资产市场进而造成泡沫的更明显迹象。
新增信贷预期调高
事实上,监管部门一直在各种场合提示信贷增速可能带来的风险。4月下旬以来,监管部门也通过窗口指导,要求商业银行合理控制信贷增速。
然而,银监会一位高层人士也曾公开坦率地指出,即使银监会要求银行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受市场需求和银行逐利的需求影响,资本充足率高和有贷款能力的银行仍很难降低信贷数量。对于银行风险监管,银监会责无旁贷,但能否做到完全防范言之尚早。
4月份,国内银行新增贷款从3月的1.9万亿人民币降至5920亿元。尽管总的银行贷款同比增速仍高达30%,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信贷增速大幅下降同时也会降低政策全面紧缩的风险。一些经济学家预测称,2009年新增信贷总数将被控制在7万亿以内。
“新增贷款通常都是前快后慢,而今年这一模式又受到了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强力推动。随着时间流逝,前期累积的项目得以清空,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政府主导的项目陆续获得资金,银行新增贷款自然会回落。”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
不过,进入6月,很多经济学家又略微调高了此前预测。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今年的新增信贷将在7万亿-8万亿。
“由于出口和国内私人最终需求预期仍然疲弱,我们认为全年7万亿-8万亿新增贷款将足以支持2009年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汪涛认为,这一预测意味着,在今年剩余的时间内,银行贷款将保持平均每月仅新增3000亿人民币的速度。
她表示,2009年银行贷款应当以多快的速度增长,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但显然,银行贷款过度增长——超过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私人部门实际需求所能吸收的程度,不见得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更快的经济增长。
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未来数月,银行新增信贷每月将保持在3000亿-4000亿之间。
三大先期信号可能引发政策调整
然而,现实的数据总会出人意料。
一个明显的表现是,随着信贷增速数据的起起伏伏,整个市场对监管部门收缩信贷的担忧也跟着跌宕。
不过,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尽管信贷增速依然迅猛,5月份PPI和CPI数据的跌幅也都超过预期。5月份,CPI通缩从4月份的年同比-1.5%放缓至-1.4%,PPI继4月份同比下跌6.6%后,5月份进一步下降了7.2%。
“我们现在预测CPI通缩将于四季度结束,而不是之前认为的三季度。在我们看来,尽管银行贷款大幅增长,但今年通缩持续的时间更长而且通胀预期下降,这将减弱中国人民银行紧缩货币政策的紧迫性。”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对记者表示。
但他同时强调:“我们相信人民银行目前为止都对异常高的贷款增长持警惕态度。”
当然,如果持续的、不合时宜的一直高速增长,将有可能导致信贷收紧政策。
根据汪涛的分析,一季度国内银行新增信贷总额达到4.6万亿人民币,比2007年全年还多20%。如果全年新增额达到9.2万亿人民币,全年增速也会达到28%,信贷余额占GDP的比重将增加20个百分点以上。
而要达到全年新增9.2万亿,从4月份到年底每月平均增长将达到5000亿。
但在汪涛看来,每月3000亿的信贷新增额就会让中国经济在2009年迅速地再杠杆化。“这种迅速的再杠杆化将显著增加资源错配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她认为,促使实际银行贷款激增的主要原因有三:信贷额度的取消,财政刺激资金的快速下达使得与之匹配的贷款迅速增长,以及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放宽。
“贷款增长过急同时带来了一些风险,例如中期通胀的压力,以及资产质量的问题。”马骏认为,如果全年贷款增速超过8万亿元,很多银行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控制风险,最后将是贷款大起大落,将引发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汪涛提醒,在信贷走向尚不明确时,尤其要密切关注一些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很有可能成为引发信贷政策调整的先期信号。比如,由于全球需求快速复苏,或是国内食品/大宗商品的上涨,导致CPI通胀快速抬头;其他经济过热的信号开始出现,比如GDP增速迅速反弹到8%以上,投资拉动的国内需求导致资源和交通运输的瓶颈再现;再比如明显的迹象表明,银行贷款进入了资产市场,造成了资产泡沫而不是带来更多的实际国内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