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食品 > 正文
- 牛奶消费误区多 专家力挺巴氏奶
- 来源:搜狐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31日 16:09
- 日前中央台著名谈话节目《小崔说事》首度拿“牛奶”说事儿,我国著名乳品专家广州乳业协会王丁棉作为嘉宾做客《小崔说事》,大谈“牛奶经”,力挺巴氏奶。
在节目中,主持人崔永元与王丁棉专家以生动的语言、通俗的方式给广大的电视观众上了一堂牛奶科普课。王丁棉提醒消费者“要看明白哪一类的牛奶是新鲜的,哪一类是好牛奶,不要糊里糊涂,是牛奶就喝下去”,专家在节目中还以自己的实际经验言传身教,他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消费奶制品首选奶酪、芝士,其次是巴氏奶,然后是酸牛奶。
节目中王丁棉详细介绍了巴氏奶与常温奶的差异。根据专家的讲解,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牛奶——巴氏奶以63~85的低温在规定时间内对牛奶进行杀菌,在杀除致病菌的同时保留了牛奶的大部分营养;而常温奶则是在135~150℃的高温下,瞬间杀死牛奶中的细菌,不仅杀死了致病菌也杀死了有益菌,使得牛奶本身的营养成分收到破坏。指标显示巴氏杀菌奶β乳球蛋白变性率的变性率仅为0.48,而常温奶的变性率高达99.96,也就是说99.96%的总β乳球蛋白消失了。巴氏奶保存了牛奶中的活性钙成分,更利于钙质的吸收;而常温奶则在150度的高温下使钙质焦化,专家形象地称喝下去的等于是钙的尸体,喝了等于白喝。
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的牛奶消费存在很大的误区,从巴氏奶消费数据对比来看,全世界200余个国家大部分国家的巴氏鲜奶消费占到90%以上,而我国仅有20%,与国际上有很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在2000年之前还不存在,2000年以前我们喝牛奶的品种和比例基本跟国际接上轨。近七八年的时间,由于国内乳业的竞争加剧,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占领全国市场加大市场份额,将目标锁定在无需就近奶源、无需冷藏保鲜、可以长时间储存的常温奶,也就是通常标注的纯牛奶。而消费者在大规模营销宣传的诱使下、在“纯牛奶”、“鲜牛奶”营养成分不明的情况下逐步放弃了消费巴氏鲜奶,转而选择更方便更易于保存但是营养价值较低的常温奶。这一误区成就的是中国乳业巨头的“行销全国”,损失的却是更多的营养,浪费的是消费者为营养而付出的奶钱。中国人赖以为傲的“全国畅销”、“做大做强”实际上本身就是乳业生产的一个误区,由于鲜奶的生产需要就近奶源、冷链保鲜,所以正常的乳品生产是以区域市场为单位的。全世界的食品业发展规律表明,食品品类越来越细分,市场份额也相当分散。在美国,不止是乳制品的制造很分散,实际上美国的奶牛养殖业也很分散,平均每个牧场只有128头奶牛,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安全控制。“三聚氰胺事件”就让我们看到,规模化不能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相反,当规模膨胀到一定程度的话,食品安全管理的压力有可能使经营者力有不逮。
而专家更爆料说,部分厂家为了使常温奶口感好,在牛奶中添加增稠增香剂,这种又香又浓的感受也着实蒙蔽了不少消费者。这让笔者回想起自己也曾经质疑三元的奶太淡,经专家的解释才恍然大悟,原来三元所坚持的正是巴氏低温杀菌技术鲜奶决不添加。
好的受误解,差的得好评,这是在中国才有的事儿。不过正应了专家提醒的那句话“很显然就是你花同等的钱去消费,得到的营养就不一样。现实上我们一般的消费者很少人知道到底哪种牛奶的成分保留比较多,因为厂家没有直接告诉你们,是你们朦胧在消费,也是在糊里糊涂的消费。”是的,是消费者朦胧地在消费,所以,要想不花冤枉钱,要想不花钱白喝奶,别信广告,信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