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医药 > 正文
- 厦门药店上演人才战 药学服务提升陷缺口
- 来源:医药经济报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26日 14:43
- 生意社5月26日讯 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难、待遇低的现象在许多行业成为常态,但厦门药店员工却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工资不降反升
金融危机之下,药店员工的工资不降反升?近来,福建厦门的不少药店老总都眉头紧锁——这边新店即将开张,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营业员,一些连锁药店不得不把店员的工资上调10%或20%以吸引人才;那边不少连锁药店也纷纷给店员加薪,提防被同行“挖墙脚”。
厦门好又惠连锁药店总经理沈燕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店里营业员的底薪由原来的800多元上涨到900多元,但好的营业员依然难招到。
圈地热情高涨
在人才告急的表象之下,厦门市场似乎正在酝酿新的扩张潮。据了解,在最近的两个月间,单是厦门大学附近不大的商圈范围内,就相继开出了近十家药店。
据惠好医药闽南区域总经理夏建军透露,今年上半年,惠好一下子就开了12家新店。一向擅打价格战的好又惠医药连锁也不甘人后,声称最近一两个月内将新开6家药店,年底计划还将开6家药店,其中将包括2家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卖场。而本土老店鹭燕大药房,今年也已经新开了10家药店,并计划在下半年以每月2~3家的速度扩张。
金融危机之下,厦门的连锁药店为何逆势扩张?在沈燕元看来,金融危机给厦门药店的发展和扩张带来了机会。
记者了解到,厦门的房价是福建省内最高的,市内均价每平方米一度在1万元以上,导致药店租金成本极高。盈利能力与房租不成正比,选址于是成为制约药店扩张的最大难题。然而这种压力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沈燕元对记者表示,金融危机促使一些超市和服装店倒闭,2年前曾居高不下的店铺租金,如今下降了20%~40%,直接刺激药店扩张的意欲,争相抢夺地盘;同时,随着药店融资上市的趋势不断强化,要求谋划上市的药店必须扩大其规模。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种扩张潮流中,尤以中小连锁药店最为活跃。在福建省会福州,当地一家较大的药店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种在药店扩张的情况下愈见突出的人才危机在福州并不严重。原因是本地较大的连锁虽从未停下拓展的步伐,但基本抱持“合适则开”的态度。据其介绍,包括在厦门动作颇大的“惠好”,今年在福州开店的速度也并不快。
“倒是本地一些更小规模的企业突然表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该负责人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本地中小连锁市场份额不大,希望通过快速扩张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在“赌医改”,期望在短期内做大规模,在未来的医药分开中争取更多主动权。
人才成本放大
重庆一位药店人曾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当下金融危机肆虐,相较内陆城市重庆而言,沿海地区更受影响,这也给重庆连锁的人才招聘创造了更好的机会。该药店人表示,在其所在公司2009年新近招聘的员工中,就有一部分从上海、深圳等地返回重庆的人员,其中更不乏药师等药店发展急需的人才。
与直辖市的同行相比,厦门的连锁则没有这么幸运。作为人口只有200多万的经济特区,厦门本地人口不多,外来人口亦少,因此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也成为制约本地连锁扩张的一大因素。如今金融危机似乎并未为企业降低人力成本,相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厦门的药店人不得不面对人才难题放大的现状。
一方面,福建省内的医药类高校不多,主要是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几家卫校,能提供的医药类人才有限;另一方面,大部分卫校的毕业生会被医院、诊所“分流”掉,来药店工作的人数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因厦门医药行业尚未出现龙头大企业,难以吸引省外的医药学校学生。
为此,好又惠连锁药店于今年2月份开始,推出“店长培训式学院”的培训计划。据沈燕元介绍,此“学院”重点以实战和体验为主,以公司旗舰店作为培训基地,每个学员培训时间为2~3个月,进行军事化训练。培训1个月后,每人轮流当店长1周,考试以实战为主。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已有两期共18人的店长、经理走上了岗位,解决了药店核心人才的问题;而对于基层的营业员,则通过与省内外高校合作、网络招聘等途径来实现。
“当然,招聘到员工并不意味着已经解决了人员瓶颈。由于药店人员的流动性大,稳住人员才是最重要的,而待遇只是其中一个留住人才的措施,不少员工更注重自身有无发展空间,只有给予他们一定的发展空间,结合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地留住他们。”沈燕元如是说。
有意思的是,虽然好又惠等平价药店纷纷感叹“人才荒”,但作为厦门老字号的鹭燕大药房却显得从容淡定。在采访中,鹭燕大药房总经理朱明国表示并不担心招不到营业员,甚至用了“多得要死”来形容人才的富余。他说:“我们和省内外的高校挂钩,很多学医药的大学生都过来了,人多得要死。一个药店吸引人才,靠的是综合实力、企业文化、待遇福利等因素。”
惠好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宣传负责人吴文东也表示,厦门的情况只是特殊的个案,并不能代表整个福建,更不能代表全国的现状。其认为,“厦门目前店员短缺,只是当地的几家连锁公司正好凑在一段时间开店而导致的暂时的、区域性现象。目前,在福建乃至全国,整个行业人才的供求关系还是基本平衡的,甚至常常有一些药师朋友打电话给我,希望到药店来工作。”他认为,目前,厦门的零售药店市场比较规范、稳定,只要做好门店的人才储备工作,相信人员短缺的现象很快就会过去。
记者手记:“人才荒”背后的玄机
零售行业人才流动性大,这是业内不争的事实。最近,在厦门的零售药店圈更是集中上演了一幕“求才若渴”景象,本地几家连锁药店纷纷为自己的店员涨工资,幅度从10%~20%不等,生怕被其他忙着开新店的连锁“挖角”。
药店缺人才,这是历来就存在的事情。作为人口只有200多万的经济特区,厦门本地人少,外来人口亦不多,因此人力问题更加突出,当中尤以缺执业药师为甚。据悉,厦门本地药店共有800多家,执业药师仅300余人,而且相当一部分都不在药店终端工作。所以,缺人才,这是老生常谈,真正让笔者关注的是,这种“人才荒”何以在此时此地又如此密集地呈现出来。
厦门市场是否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扩张?这是盘旋在头脑中的第一个问题。虽则遭遇金融危机,不少企业都表示要以蛰伏为主,但从理论上讲,厦门这块市场依然拥有不少扩张的动力。
一则是抢占市场份额的诱惑。作为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海滨城市厦门经济富裕,市民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最重要的是,这块市场上连锁药店的规模普遍较小,缺少绝对的“老大”,故而令本地及外来的企业蠢蠢欲动。根据厦门药监部门2007年的数据,厦门市现有零售药店844家,但其中零售连锁门店仅有107家,占12.7%,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为了扶持厦门连锁药店的发展,当地主管部门为零售药店设置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不仅取消了原先的300米距离限制,更放宽了零售连锁总部的硬件要求。将此前要求“零售连锁总部仓库面积必须达到500平方米,按企业规模大小规定验收养护室的相应面积”的规定改为要求“零售连锁总部仓库面积大于300平方米,验收养护室面积由企业根据需要确定”。在国内大部分省市的开店门槛都在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宽松的政策环境成为刺激厦门药店扩张的另一原因。
再则是出于“新医改”的刺激。“赌医改”,福建省内一位连锁药店的负责人这样为笔者剖析本地小连锁对扩张的热衷心理。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新医改重点投资的地方,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委托经营权能向药店开放,规模必然成为药店竞争的主要筹码。虽然眼下医改配套细则并未明确,但上述远景显然值得一“赌”。这一点,似乎的确可以解释厦门市场上的扩张主力皆为本地中小型连锁药店的现象。
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厦门这块市场的波动就初现端倪。2008年初,江西开心人获得日资曲线风投之后,一度放出消息:计划在福建厦门实行并购计划。此后,来自福建龙岩的紫金健康平价药店也被传有意开拓厦门市场。除了这些新的外来觊觎者,在这块市场上最为高调的仍属最早进驻的平价药店。在2008年底制造了六店同日开张的新闻之后,福建惠好在2009年上半年一口气新开12家药店,如今又在准备新的扩张。本土另一家平价药店好又惠不甘落后,声称即将新开6家药店,年底还将开6家。
在“人才荒”凸显的背后,是厦门药店的又一次扩张之旅。或许可以借用某业内人士的话来总结,眼下的扩张或是国家政策明朗之后药店能量的第一次集中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