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调研公司
  • 行业培训
  • 行业情报
  • 付费报告
  • 免费报告
  • 调研文库
  • 求职招聘
  • 执行峰会
  • 3see论坛
  • 行业报告全国最低价格热卖中
  • 查调研行业职位速上3see招聘
  • 最专最火的市场调研行业论坛
  • SPSS培训、企业内训常年招生
  • 行业情报首页
  • 经济
  • 房地产
  • 金融
  • 通信
  • 互联网
  • 汽车
  • 能源
  • 食品
  • 家电
  • 日化
  • 医药
  • 其它
    • 行业情报 > 医药 > 正文
    • 外资涉足我国医药商业 目前影响仍然有限
    • 来源:《中国医药报》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23日 17:01

    •   生意社3月23日讯 近两年,医药流通领域的兼并整合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一方面,以国药控股和南京医药为代表的内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积极进行外延式扩张,加速全国布局;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也开始把合作的目标锁定具有渠道优势的商业企业,希望通过购并、联合,把既有的产品优势延伸至流通渠道乃至终端。

        2008年2月,广州医药与欧洲最大的医药保健和美容集团联合博姿有限公司属下的联合美华有限公司在穗宣布双方合资项目成功——中国医药流通领域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就此诞生。5月,上海医药公告,公司与日本铃谦株式会社合资组建医药商业企业——上海铃谦沪中医药有限公司,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日本铃谦是日本第二大药品流通企业,医疗机构销售市场份额为日本第一。

        2008年下半年,对新医改的预期更加快了外资进入的脚步,10月,北欧最大的实业控股公司瑞典银瑞达集团子公司殷拓亚洲有限公司投资8000多万美元入股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11月,美国美华公司入股上海荣桓医药,控股70%。

         “医改的实施将带来中国医药市场的大扩容,在此过程中,渠道的优势将更加凸显。所以,购并、重组、联合仍是未来医药流通业发展的亮点。” “外资进入的脚步也许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难抵中国医药市场巨大商机的吸引。”一些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市场表现:外资优势尚不明显

        2003年国内第一家外资医药物流企业永裕新兴医药公司成立时,中国医药流通企业纷纷惊呼“狼来了”,仿佛大战将至。然而,5年过去了,在药品流通领域,若干家外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突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资的进入给国内医药流通业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但受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制约,其优势在中国还没有明显显现。

         “到目前为止,外资进入的都是人口密集和消费能力较高的省市,如北京、广东以及人口大省河南。他们通常采用股权置换、风险投资或联合投资的形式,与当地龙头或较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合资,并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对销售网络的控制权。”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说,“预计今年还会继续出现外资并购案,四川、山西、河南等地方大省都是外资感兴趣的省份。此外,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也意欲涉足我国医药零售领域。”

        许铭表示,从趋势上看,外资将会继续从不同的途径涉足我国医药流通领域,重组、并购还会持续发生,进而带动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本土流通企业,外资企业的销售状况并没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药品批发环节,目前几乎被内资企业完全掌控。

        行业影响: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

        事实上,外资的进入对中国医药流通领域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传统的医药分销模式正在被取代。”许铭进一步解释说,以前国内企业最关注的是药品配送是否及时、准确,而现在这只是药品流通企业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他说,美国、欧洲的医药分销商正在调整经营模式: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以最经济、迅速的方式将药品配送到医院、药店、社区医疗机构等终端市场,而且添加了许多衍生服务,比如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在医院普及用药知识、提供完善的跟进服务等等。“医药配送的利润是微薄的,国内利润率最高的九州通是1%,已经接近美国同行的水平。”

        九州通医药集团副总经理牛正乾已经亲身感受到外资的进入所带来的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九州通与日本东邦药品株式会社合作后,在管理方式、物流技术和信息水平等方面都受益多多。比如,公司分批派出多名员工前往日本长期学习,日方不仅免除全部费用,还派人指导,为公司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如果没有双方的真诚合作,有哪个企业会去培训别人的员工。”

         “当然,外资的进入也会对部分内资企业造成竞争压力,但压力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牛正乾表示,目前国内的医药流通企业良莠不齐,既有遵纪守法、健康发展的规范企业,也有靠倒卖税票赚取利润的不法商人。“流通行业有待整合,如果外资的进入能让那些靠大量倒卖增值税发票的人无法生存下去,促进行业的规范整合,就是好事。”

        江苏澳洋医药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张凌辉认为,外资的进入帮一批医药流通企业实现了上市,提升了管理水平,对内资企业的“威胁”也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国内的医药公司与终端都存在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各自的销售渠道;而且,一些企业还具备获得独特的药品渠道的优势,所以基本不可能被取代。

        未来预期:外资不可能蜂拥而入

        相较于药品生产领域遍地开花的独资、合资企业,外资在中国药品流通领域只能逐步前进。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外资企业对中国医药流通体制难以适应,国内医药流通市场和消费者的特点和购买习惯也让其发展受到限制。

         “我国国有医院在管办不分的体制下,垄断着全国90%以上的医疗市场;药品‘带金销售’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医院药品供应体系是扭曲的;众多的小型医药批发企业为了生存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性竞争,导致行业秩序混乱。习惯了在成熟市场条件下运作的外资公司,自然无法适应如此复杂的流通渠道。”这位业内人士说。

         “新医改方案提出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和基层社区都是广大的市场,相信各家医药流通企业都不会放弃这一机遇。而目前外资企业进入的都是一线、二线城市市场,还没有涉足广大的三线城市。如何在新医改中抢占制高点,夺取优先权,估计也是外资企业今年着重考虑的问题。”许铭说。

        数读差距

        美国医药批发商的利润率为1.5% ,费用率仅为2.6%,美国200家医药批发商一年的销售额是我国16000余家医药批发商一年销售额的10倍。

        美国Cardinal公司的某个分拣中心只有7个人,一年却有15亿美元的销售额。

        信息化水平决定着医药流通企业的生死存亡。欧美发达国家的医药商业高效快捷的服务模式意味着信息化在医药物流链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各大药品批发商采用的自动分拣系统,不但高效快捷,而且分拣误差率小于万分之一,整个作业基本实现了无人化,所以只要1个点的毛利就有利润空间。目前我国由于药品开发、分销、物流、零售的社会化分工程度低,药品流通企业要12个点的毛利才能保持不亏本。因此,我国很多药品批发企业也在把核心业务从药品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但与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相比差距还很大。

    • 调研公司搜索
    • 公司名称
    • 公司介绍
    • 调研公司按地区快速检索
    • 北京|天津|河北|湖南|山西|广东|广西|海南
    • 上海|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湖北
    • 内蒙古|河南|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重庆
    •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台湾|吉林|辽宁|香港
    • 澳门|黑龙江
    • 相关链接
    • ·金融危机下风险投资依然青睐中国生物医..
    • ·解读美国900亿美元医疗支持资金投向
    • ·新医改方案传出利好 众药店重拾信心
    • ·美将大幅重组金融监管条例 严厉监管华尔..
    • ·多数外贸受阻企业坚持拼出口
    • ·河南汤阴:农行和企业联手推出农机购置..
    • ·分析人士称商务部否决汇源收购案不代表..
    • ·企业开工多 浙江用电量反弹
    • ·国内铝材第一展参展企业增三成 定位在国..
    • ·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员工如何挑战"全球最..
  • 3see简介 |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企业客户
  • Copyright @ 1999-2009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