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日化 > 正文
- 评论:从“强生”事件看第三方监管
- 来源:武汉晚报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17日 15:25
- 消费品的安全问题总是让市场风声鹤唳,一有风吹草动,坏事传千里。最近,美国著名品牌“强生”、“帮宝适”等婴儿卫浴用品被传含有甲醛及二恶烷,长期使用将可能对幼儿健康产生影响。几家公司立即发表声明,澄清自己的产品没有问题,可放心使用。
我觉得,最受这则消息影响的,肯定是年轻的父母们。“强生”这么好的牌子都有问题,对国产货就没办法不疑神疑鬼了。但换一个角度看,或许对我们的产品监管体系有所启示。
没错,我又想到了三鹿奶粉和三聚氰胺。把这个坏典型嚼个烂熟,而非遗忘,才能避免历史重演。这次强生曝光,来自一份民间的检测报告,发布者为美国的“安全化妆品运动”这么一个非营利组织(NPO),既不是政府监管部门,也不是受害者结队上访。这一团体独立检测了美国市场上48种婴儿洗浴、护肤和化妆品,随后根据结果在媒体上公布,并呼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设定更严格的安全规定。
进一步搜索这个NPO,它在2007年还发布了一个《毒吻:含铅口红的问题》报告,点了欧莱雅的名,并称美国制造的口红大多含铅,且1/3含铅量超标。在这两个报告中,“安全化妆品运动”的出发点是公益性的,找的检测机构是独立第三方的,它的目的不是揭黑,也不是越俎代庖,而是首先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其次,它进一步提醒管理者:你是不是该对这个定个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权威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是否需要别人提醒呢?美国是没有口红含铅量标准的,只有糖果含铅量标准;同样美国也没有针对洗发香波、护肤乳液等护理品中二恶烷含量的安全标准,更没有研究过其对婴幼儿的危害。第三方意见的存在,既是对公共治理的补充和完善,同样也能成为一种纠偏机制。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支树平在两会期间曾说,以前牛奶里加东西,质检总局是知道的。但确实不知道加的是三聚氰胺。这表明权力再大,也可能偷懒,也无法全知全能。相比支局长的“不知道”,美国同行总有人提醒,不知道是管理者的幸运,还是消费者的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