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数据中心 邮箱/论坛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定性研究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3see首页 >> 资讯栏目 >> 互联网
汽配产业:由“外源化”而国际化的典型产业
发布时间:2007-11-09   来源网站:gasgoo   来源媒体:《浙江经济》   点击次数:
【文章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向:许多国际化的重要产品或业务,不再由母公司自己在异域设立分公司直接生产或经营,而是通过国际分包形式交于别国企业生产,自己仅以发包方身份购买与验收产品或服务,而后组装成品或为用户提供最终服务。由此,一家公司也可形成一个国际化的生产经营网络,借助这个网络,可以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性价比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借助业务分包而实现国际化的过程或方式,被经济界视为“外部寻源”过程,英文做outsourcing,汉语大多译为“外包”,我们早先的研究(赵伟、周飞燕,2004)认为,按照国外经济学界的解释,译为“外源化”当更为贴切。
  一、汽配产品:跨国公司“外源化”的典型产品
  历史地来看,西方国家企业“外源化”从一开始就与汽车制造业天然地联系在了一起。由于这个产业的产品生产在时空上的可分割性,因而成为企业“外源化”的首选行业之一。“二战”以前,全球汽车行业的生产方式以美国福特为典型代表,取空间上高度集中或高度一体化的模式。有关资料显示,福特公司战前生产模式是,除了铁矿石、煤炭等钢铁冶炼上游产品与原料而外,下游其他生产环节几乎全在公司内部组织。就是说,从金属材料的冶炼到零部件热处理,从金属坯子的铣削、冲压到部件的焊接,从汽车总装到喷漆与装运等几百道工序,全在一家公司内部完成。对此,保罗?克鲁格曼不无夸张地说,福特公司“在一端吃进焦炭和矿石,在另一端吐出轿车”。“二战”以后,此种高度集中的生产模式开始发生深刻变化。20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分包制,一改美国福特及通用等汽车业大亨的传统方法,不再将汽车生产的全部环节置于本企业生产系统之下,而是将一些非核心制造环节从本企业业务中剥离,分包给成千上万个专业制造商去制造,或直接从世界其他地方采购,本企业只控制关键部件的制造、整车组装、销售以及核心技术的研发等业务。由于这一创新,丰田公司在短期内实现了规模扩张与技术的大幅度提升。丰田的成功使这种模式得到全世界汽车制造商的青睐,并被迅速采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汽车制造普遍采取了整车与零部件分开的生产方式。
阅读全文        网页快照
相关连接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