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数据中心 邮箱/论坛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定性研究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谢国忠:政府成不了巴菲特 中国投资公司很可能失败
发布时间:2007-09-07   来源网站:cecn   来源媒体: 环球企业家     点击次数:
【文章简介】
  谢国忠:政府成不了巴菲特,除非政府从一开始就创造出正确的“基因”,否则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失败是必然的。
  亚洲国家政府并不甘心只拥抱美国国债,而是希望手里的巨额外汇储备能赚取更高的利润回报。为此,中国和韩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投资公司(State Investment Companies,以下简称SIC),以使用一部分外汇储备购买其他种类的海外资产。而此前阿布扎比、科威特、挪威、沙特阿拉伯和新加坡等国家均已开始了这样的尝试。不过,这些国家在SIC运作上的经验可谓苦乐参半。虽然有关这些SIC业绩表现的数据信息并不透明,但有很强的迹象表明,其表现堪称糟糕,获利能力可能还比不上像指数基金这样的被动投资。如果一家国家投资公司期望获得上佳表现,那么一开始就应该严格限定它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国家投资公司的兴起,源于一国政府本着未雨绸缪的目的来存储额外资金。那些出口自然资源的国家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这些国家通过出口易枯竭的自然资源获得了高额收入,如果在当下把这些财富挥霍一空,那么在自然资源消耗殆尽之时,国民的生活水平就会陡然下降。进一步说,这样的做法也会引发所谓的“荷兰病”(通过大量出口“神赐”的自然资源致富,导致本国货币的升值压力加大,并损害该国的制造业)。当这些国家的个人和公司都不愿持有海外资产时,该国政府就理所当然地增加海外资产储备,以减少本币升值压力,并未雨绸缪。
阅读全文        网页快照
相关连接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