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经济 > 正文
- 发行量持续下降 信贷类理财产品风光不再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日期:2010年01月26日 11:44
- 在去年下半年信贷有所收紧的情况下,信贷类理财产品市场一度红火。不过去年年底,银监会两个规范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文件让这个理财类明星产品风光不再。
上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发布的周报显示,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量继续走低,这种情况自进入1月份以来成为理财产品市场的常态。
发行量持续下降
来自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份第一周,信贷类产品数量和占比均大幅下降,共发售12款,位居第三,周环比减少52款,占比19%,下降31个百分点;第二周,信贷类产品共发售18款,位居第四,周环比增加6款,占比16%,下降3个百分点;第三周,信贷类产品共发售12款,位居第四,周环比减少6款,占比6%,与上周持平。
普益金融理财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09年银信市场中信贷类理财产品占八成,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显著增加,并在下半年明显提速,但单独投资于信托贷款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自去年9月份以来有所减少。
信贷腾挪遭禁
为何在2009年占据理财市场大半江山的信贷类理财产品进入2010年就被打入“冷宫”呢?业内人士分析,这或与去年年底银监会禁止“双买断”的新规有关。
银监会于2009年12月中下旬先后发布两个文件规范信贷类理财产品,《关于加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监会要求,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并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俗称“双买断”等方式规避监管。
有分析人士当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银监会是为了加强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因为在银信合作中,银行比信托公司更有主动权和控制权,禁止“双买断”新规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的合作,也可以降低银行通过发售信贷类理财产品将资产转移至表外而隐藏的风险。
普益金融理财研究所的研究员向本报记者指出,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在下半年的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2009年上半年信贷投放过快,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开始预警,从而争相与信托公司谋求合作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通过表外业务来为新增贷款腾出空间,以起到自行调节资产负债结构的作用。
如何“梅开二度”?
银监会的两个文件引发了许多悲观看法,有人认为此举将对银行存量贷款出售理财产品造成毁灭性打击,今年理财市场规模将因此大幅萎缩,银信合作模式也将遭受重创。
从以往情况来看,银信合作类理财产品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历来颇为明显,从2007年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2008年信贷与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再到2009年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主打运作模式都随着市场环境与宏观政策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不过,普益上述研究人员指出,随着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大幅增加,其对信贷规模的替代作用也日益扩大。同时,现行的由发行机构对自身资产质量进行风险监控的模式确实存在较大风险。监管层此举虽意在规范,同时也孕育着银信合作业务的深层次变革,也就是说该文件的出台将颠覆现有的银信业务合作模式。
他认为,去年银信合作产品投资方向集中于信贷资产,而对其他领域涉及较少。不论是顺应市场需求越发多样化的趋势,还是商业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的需要,均应加大对股权、收益权、物权等非债权领域的拓展力度。
“在后银信合作时代,理财市场面临创新转型的空前契机,新型银信模式将横空出世,信托贷款类产品‘梅开二度’,参与合作的机构与渠道大为拓宽,这都将促使理财市场创新进入空前繁荣年代。”该研究员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