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经济 > 正文
- 中国企业"摩擦"中与世界"磨合" 盼占据主动态势
-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14日 14:43
- 在今年上半年打赢了跨国巨头、垄断世界甜味添加剂三氯蔗糖市场30年的英国泰来公司提起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后,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春荣说,她所在的企业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最初我们曾犹豫要不要去应诉,因为毕竟对方太强大了。”她说,“然而,当我们经历千辛万苦打赢了官司后,今年的销售额立刻长了一倍,市场也从美国走向了全球。现在,我们有信心在3年内实现每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使中国外贸产业本来已非常严峻的贸易摩擦应对形势进一步恶化。今年中国外贸遭遇的贸易摩擦数量之多、涉案金额之大,均称得上是前所未有。
来自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产业和企业已经遭遇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举措,涉及金额达到82.67亿美元。而就在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
与前些年不同的是,中国产业界和众多企业并没有因为这些摩擦而自乱阵脚。眼下,凭借扎实的专利科技基础、顽强的斗争信念、灵活的法律应诉策略和赢得国际产业链条的支持与配合,中国企业正在“摩擦”中与世界“磨合”,并有望在“摩擦”中占据更为主动的发展态势。
广东省外经贸厅公平贸易局局长陈立鹏说:作为长期在一线从事贸易摩擦应对的工作人员,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中国企业应对摩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以往有了极大改观。
“现在企业基本上不用动员,遇到案子能主动找到我们要求协助、应诉。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陈立鹏说。
市场人士说,这是由于中国企业在严酷的贸易摩擦应对形势中逐步熟悉了国际市场运作规则、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从而大大增强了应对摩擦的信心和意志。
李春荣说,以该企业这次被卷入的“337调查”为例,由于诉讼成本高、程序复杂、难度极大,以往国内一些企业往往放弃诉讼,或是放弃国际市场,或是“坐等”跨国企业专利失效,“但这不是根本解决办法,还是要全行业共同团结起来,积极应诉,敢于应诉。今年不少案件也表明,只要中国企业一应诉,跨国企业很快就撤诉,从而挫败了对方的专利壁垒图谋。”
一些中国企业还形成合力,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作为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会长,广州一家鞋企负责人吴振昌已经整整组织、参与了长达4年的反倾销诉讼应对过程。他说,正是凭借坚定意志和完善的斗争策略,参与这次诉讼的13家中国企业才减少了损失。
“贸易摩擦并不可怕,而是市场竞争的一种体现。中国企业必须学会正确、勇敢地应对来自各国的贸易摩擦,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我们要坚决抗争。”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对记者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贸易摩擦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应对摩擦的技巧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李春荣说,通过全所动员,他们整理翻译各种资料,超过一万多页,有力驳斥了对方的错误主张;在诉讼过程中,他们还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通过审查对方的专利要求,发现对方的一些专利中存在致命缺陷,根本就不构成专利成立的条件,从而彻底击破了对方的无理要求。
“这锻炼我们,现在我们的经验已经为其他许多中国企业所汲取。”李春荣说。
[page title= subtitle=]
与以往相比,中国企业在应对各种贸易摩擦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是“孤军奋战”。借助全球产业布局格局,许多“中国制造”的分销商、渠道商和供应商正在中国企业的动员下,成为坚定的“反摩擦同盟军”。
吴振昌说,通过积极游说,鞋企联盟在谈判交涉中得到了欧洲诸多销售商和协会组织的大力协助,一些欧洲人士还专门前来广东帮助中国企业熟悉诉讼程序。
“我们形成了打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合力。”吴振昌说。
在最近的美国发起的“轮胎特保案”中,中国橡胶行业组织和企业不仅先后多次派出代表团出席在美国举行的听证会并进行沟通和磋商,还在特保案成立后表示了强烈抗议。包括美国轮胎产业协会、美国的智库凯托研究所等机构,以及美国农牧业等30多个机构跨国公司都明确表示反对特保措施的立场。
有关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出现,导致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手段的运用上,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新趋势:如一些国家大幅提高了进口关税,还对中国及其他国家部分产品实施最低限价;一些国家则以食品安全、气候和减排问题为借口,主张实施包括碳关税在内的新的贸易技术壁垒等,“这些都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关注。”
温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国际商务师严广则指出,专业律师的介入是应诉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目前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很多案子中所聘请的律师总是那么几张老面孔。
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说,面对新的摩擦形势,中国企业行业组织参与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还要讲究策略,不仅要抗辩,还可以考虑到调查国展开‘公关’,在这些国家的媒体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还需要与申请方的行业组织对话、协商,甚至寻找合作机会,化敌为友,化解贸易争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