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调研公司
  • 行业培训
  • 行业情报
  • 付费报告
  • 免费报告
  • 调研文库
  • 求职招聘
  • 执行峰会
  • 3see论坛
  • 行业报告全国最低价格热卖中
  • 查调研行业职位速上3see招聘
  • 最专最火的市场调研行业论坛
  • SPSS培训、企业内训常年招生
  • 行业情报首页
  • 经济
  • 房地产
  • 金融
  • 通信
  • 互联网
  • 汽车
  • 能源
  • 食品
  • 家电
  • 日化
  • 医药
  • 其它
    • 行业情报 > 能源 > 正文
    • 能源巨头加速海外扩张:石油频出手 煤电忙补短
    •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日期:2009年08月14日 14:38

    •   如此频繁的海外并购不仅仅是一本经济账,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只有在上游掌握更多的资源,才能抵御国际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稳定国内能源价格

        8月12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又传出两大好消息。

        证券日报记者致电中石化董秘局,有关人士称,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我国台湾中油海外石油及投资公司于该日签署了澳大利亚海上NT/P76勘探区块权益转让协议。

        同时,这位负责人称,中石化以每股52.80加元、总价82.7亿加元(合72.4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的要约也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2008年,Addax石油公司石油探明和概算储量为5.36亿桶,去年平均日产原油约14万桶,相当于年产量700万吨。这项被中石化称为转型收购案例无疑为其提供了可靠的石油来源。

        业内人士说,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成为中国油企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交易。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下称中海油)同样不甘落后。有消息称,中石油和中海油已经提出“以132亿-145亿美元收购西班牙公司Repsol YPF SA 所持旗下阿根廷子公司YPF SA的75%股权”。

        石油巨头频出手

        2009年,金融危机使海外市场缩水不少,这给了一直纠结徘徊在“走不走出去”和“怎么走出去”两个问题上的中国企业陡然间增添了信心,加快速度向海外迈进。

        据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2009年上半年,在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5%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总额同比增加40%,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这其中,资源并购尤为凸显 。

        2009年2月,中石油以4.99亿加元向加拿大油气公司VerenexEnergy收购其在利比亚的石油资产;

        2009年4月,中石油联合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收购曼格什套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全部股权;

        2009年6月,中石油耗资10.2亿美元完成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下一步将完成全部收购;

        同样在6月,中石化宣布耗资72.4亿美元购瑞士阿达克斯(Addax)石油公司普通股,把手伸向欧洲市场;中石油购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49%股权,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交易额未公布);

        2009年7月,中石油和BP联合中标伊拉克最大油田项目;中石化、中海油13亿美元购美国马拉松能源公司在安哥拉的油田区块20%权益,等待监管部门最后批准;

        近日,有消息称中石油、中海油联袂出手西班牙公司Repsol YPF SA所持的阿根廷子公司YPF SA的75%股权......

        其实早在2007年,中石油就曾参与YPF25%股权的竞购,因当时南美洲正值“石油资产国有化”潮流,中石油最终放弃。而现在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刷,YPF今年上半年盈利下滑严重,上半年的净利润仅仅为10.47亿比索(1美元约合3.83比索),同比下降高达53.5%。

        此前曾传出“中方已与Repsol商讨此事”的消息,但Repsol对此否认,目前尚没有确实报价。

        但业内人士分析种种市场迹象显示,中石油和中海油携手联合竞购YPF的方式较可行。“鉴于中石油在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秘鲁的现有项目,这项交易会加强中石油在拉丁美洲的实力。”

        而中石化与台湾中油的合作也始于2008年,中石化通过投标获得澳大利亚NT/P76勘探区块权益后,向台湾中油提出合作意向并得到了积极响应。今年6月,双方在新加坡就该区块权益转让进行了谈判,达成转让区块40%权益的合作共识。

        如此频繁的海外并购不仅仅是一本经济账,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只有在上游掌握更多的资源,才能抵御国际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稳定国内能源价格

        8月12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又传出两大好消息。

        证券日报记者致电中石化董秘局,有关人士称,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我国台湾中油海外石油及投资公司于该日签署了澳大利亚海上NT/P76勘探区块权益转让协议。

        中国巨型"油轮"集体出海找油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集团作战,遨游全世界,试图为中国经济复苏寻找重要的能源保障石油和天然气。出海气势虽大,能否满载而归?

        中国新"石油之路"全解析

        非洲、中东、南美、中亚……似乎就在不经意间,中国石油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外扩张。

        同时,这位负责人称,中石化以每股52.80加元、总价82.7亿加元(合72.4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的要约也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2008年,Addax石油公司石油探明和概算储量为5.36亿桶,去年平均日产原油约14万桶,相当于年产量700万吨。这项被中石化称为转型收购案例无疑为其提供了可靠的石油来源。

        业内人士说,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成为中国油企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交易。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下称中海油)同样不甘落后。有消息称,中石油和中海油已经提出“以132亿-145亿美元收购西班牙公司Repsol YPF SA 所持旗下阿根廷子公司YPF SA的75%股权”。

        石油巨头频出手

        2009年,金融危机使海外市场缩水不少,这给了一直纠结徘徊在“走不走出去”和“怎么走出去”两个问题上的中国企业陡然间增添了信心,加快速度向海外迈进。

        据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2009年上半年,在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5%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总额同比增加40%,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这其中,资源并购尤为凸显 。

        2009年2月,中石油以4.99亿加元向加拿大油气公司VerenexEnergy收购其在利比亚的石油资产;

        2009年4月,中石油联合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收购曼格什套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全部股权;

        2009年6月,中石油耗资10.2亿美元完成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下一步将完成全部收购;

        同样在6月,中石化宣布耗资72.4亿美元购瑞士阿达克斯(Addax)石油公司普通股,把手伸向欧洲市场;中石油购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49%股权,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交易额未公布);

        2009年7月,中石油和BP联合中标伊拉克最大油田项目;中石化、中海油13亿美元购美国马拉松能源公司在安哥拉的油田区块20%权益,等待监管部门最后批准;

        近日,有消息称中石油、中海油联袂出手西班牙公司Repsol YPF SA所持的阿根廷子公司YPF SA的75%股权......

        其实早在2007年,中石油就曾参与YPF25%股权的竞购,因当时南美洲正值“石油资产国有化”潮流,中石油最终放弃。而现在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刷,YPF今年上半年盈利下滑严重,上半年的净利润仅仅为10.47亿比索(1美元约合3.83比索),同比下降高达53.5%。

        此前曾传出“中方已与Repsol商讨此事”的消息,但Repsol对此否认,目前尚没有确实报价。

        但业内人士分析种种市场迹象显示,中石油和中海油携手联合竞购YPF的方式较可行。“鉴于中石油在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秘鲁的现有项目,这项交易会加强中石油在拉丁美洲的实力。”

        而中石化与台湾中油的合作也始于2008年,中石化通过投标获得澳大利亚NT/P76勘探区块权益后,向台湾中油提出合作意向并得到了积极响应。今年6月,双方在新加坡就该区块权益转让进行了谈判,达成转让区块40%权益的合作共识。

        战略性收购逢好时机

        对于这股并购潮,有人说,中国的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蠢蠢欲动。

        对此,专家表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近国际油价、煤价均处于较低水平,对我国企业来讲,此时收购国外资源正是一个好时机。据记者了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能源巨头海外并购的步伐明显加快。并购的区域涉及东南亚、北欧、北美、南美、中东、非洲,加上中亚、东欧等传统区域,世界主要产油地区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近年来,我国进口原油逐年增加,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净进口量达20067万吨。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油价跟着国际油价走,以及石油依存度过高的现状对我国能源安全是一个巨大挑战,不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

        石油行业如此,煤炭行业的状况也不容乐观。由于此前国内煤价、国际煤价倒挂,加之煤电矛盾一直难以解决,国内电力企业纷纷到海外购煤炭,致使国内煤炭库存高企,国内煤炭企业在竞争中难以形成优势。

        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大型油气企业并购中,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国家拔得头筹。其中,在全球最大的10宗石油并购交易中,中国以3宗名列榜首。国内石油企业向海外扩张的速度前所未有。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说,“如此频繁的海外并购并不仅仅是一本经济账,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只有在上游掌握更多的资源,才能抵御国际能源价格的快速波动,稳定国内能源价格。”

        因此,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企业,都清楚地知道,现在是海外收购的最好时机,而且机不可失。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企业下半年的收购可能还会延续甚至超过上半年的势头。

    • 调研公司搜索
    • 公司名称
    • 公司介绍
    • 调研公司按地区快速检索
    • 北京|天津|河北|湖南|山西|广东|广西|海南
    • 上海|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湖北
    • 内蒙古|河南|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重庆
    •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台湾|吉林|辽宁|香港
    • 澳门|黑龙江
    • 相关链接
    • ·秦皇岛港:炎热拉动交易回暖?
    •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议部署应对气候变化..
    • ·电力企业扬眉吐气 只因煤炭价格下降
    • ·捷克太阳能电站发展迅猛
    • ·石定寰:发展太阳能产业海南应纳入战略体..
    • ·中国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甘肃酒泉..
    • ·国家能源局:中国预计在年内出台新兴能源..
    • ·资源产品价改已成共识 天然气价格涨幅或..
    • ·中国十年"长"出3200万网商 影响力波及海..
    • ·韩国政府提出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三..
  • 3see简介 |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企业客户
  • Copyright @ 1999-2009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