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互联网 > 正文
- 中国十年"长"出3200万网商 影响力波及海外
-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日期:2009年08月11日 10:47
- 十年的时间,1000万中国网民中仅仅1%的电子商务涉足者已经蜕变为3200多万注册“网商”,同样是十年的时间,一个独立的阿里巴巴页面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体系,季度营收超过8亿元,这也是中国电子商务十周年中最典型的个案。
在不经意间,曾经让人“听不懂”的电子商务概念,竟然已成为中国生活的一部分,企业在网上推广产品,消费者在家里逛商场、在网上支付,“电子商务”这个名词从时髦到流行再到让人习以为常,用去了整整10年的时间。从电子商务企业、网上商人和众多个案中,我们尝试着梳理这种全新商业形态的变迁。
阿里搬迁引发区域房价上涨
十年之后,在杭州就拥有超过6000名员工的阿里巴巴B2B公司正开始规模庞大的搬迁,其搬家盛况,绝对令当初只有18人的阿里巴巴创业团队始料未及。现在,杭州城内的媒体都在热议“阿里搬迁的财富效应”,一个公司的搬家,竟然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房屋价格大幅上涨。
截至今年6月底,阿里巴巴B2B公司的员工总数已经达到9290人,阿里巴巴集团在全球的总人数更是超过了15000人,而在十年前,创始人马云的支持者寥寥无几,他那时到处讲述互联网的神奇,请人家心甘情愿同意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可总被当作奇谈怪论。等到2000年年中,马云成为首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大陆企业家时,很多中国人都还不理解用互联网做生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更多的商人们用了10年时间来学习这个概念,目前,在阿里巴巴上注册的“网商”目前达到3200多万,每年有超过5000名中小企业主自费来到杭州参加“小企业峰会”,讨论如何在网上做生意,马云现在成为小企业主的偶像,他的每一次演讲,足以引起场地周围的交通堵塞。浙江大学教授陈德人分析说,阿里巴巴B2B模式本就属于中国,是中国人自己创新出的进而影响全球的互联网模式。
实用理念导致产业扩张
陈德人所说的对国情的理解,其实就是两个字“实用”。
如果没有实效,做惯了国际国内贸易的小企业主未必肯在电子商务上花钱。对此,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解释得更为实在,“现在的生存难是要解决小企业的订单难的问题,有订单小企业就能生存;成长难要解决小企业的管理问题,有管理小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才能有序运作;发展难要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这三个方面决定着一家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方向。
如今,在网上做生意再不是某类企业的特权,个人可以轻易地开张一家网店,从支付到物流全部有配套支持,财务和货源管理软件也有专人提供,可以说电子商务的每一项服务都得到相关企业和产品的支撑,也只有做到这一切,才可以说电子商务不单是个概念而是真正成为产业。
紧急救市顺利过冬
而电子商务行业要想证明自己真的“实用”,目前正是一个最好的机会,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世界三大经济体经济衰退的影响,出口额占全国总量68%的中小企业普遍受到冲击,电子商务能帮助它们走出困境吗?
2007年2月份,马云就开始提醒业界冬天来了,“因为我们看到首当其冲将受到冲击的将是中国的外贸,将是中国和全世界的中小企业。”卫哲解释说,这些人正是阿里巴巴的客户。2008年9月份,阿里巴巴投资3000万美元开始进行全球的市场推广活动。而此刻,正是全球的电子商务行业随经济大势收缩的时刻。紧接着10月份,阿里巴巴的“救市”产品“出口通”上市,“这需要勇气,”卫哲坦言。
当然,在稳住客户的前提下,阿里巴巴自己的收益也获得保证。其此前的季报显示,该季度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8.07亿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19%,付费会员较去年同期增长47%,创业10年之后,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已证明自己足以经受冬天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