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医药 > 正文
- 许嘉齐:整合医药资源 产业调整迫在眉睫
- 来源:医药经济报 发布日期:2009年06月12日 15:35
- 生意社6月12日讯 在首届中国药师大会主论坛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许嘉齐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制药产业发展形势和趋势后指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我国制药产业来讲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必须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引导企业通过兼并、合并、重组、联合以及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培育起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和能力,确保未来我们的产业发展安全与国际竞争力。
产业调整迫在眉睫
当前的医药产业发展正处于由过去“药品生产绝对短缺”到目前“药品生产绝对过剩”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与问题集中爆发、同时出现的时期,且不同时期的多种矛盾与问题又叠加在一起,使得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将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当前的药品质量安全风险;二是未来制药产业创新能力的建立与长远发展的安全。
究其原因,许嘉齐分析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存在制药产业组织结构极不合理的问题。具体来看,我国制药产业低水平重复非常严重,生产经营方式属于“小生产、小流通”模式,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社会、产业和企业未形成创新系统,相当数量的企业无创新压力、动力与能力,使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当中,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恶性竞争加剧,企业间竞争从“讲质量、讲价格”后退到“拼回扣、拼成本”,甚至不惜牺牲药品质量,进而加大了药品安全风险。而从微观角度分析,从决定药品质量的三个层次来看,在药品“设计”、“生产”与“标准”上我国药品质量总体上偏低,部分药品标准不能完全反映药品的内在质量,三个层次上均存在一定的隐患,而且药品使用环节无严格规范可遵循。
因此,许嘉齐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制药产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各种事故、问题频频出现,成为社会矛盾集中交汇的行业,若不尽快和彻底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制药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将难以持续。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政府将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引发中国制药产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动、制药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和制药产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
从产业层面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国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产业水平、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创新型产业组织结构的形成、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制药企业提供了机遇,且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产业调整的方向是什么?如何进行产业调整?在对比国际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后,许嘉齐认为,必须整合全国的资源,建立大企业,实现大生产、大流通。
做大做强是方向
全球药品生产量不断增加,而大型制药企业的数目却在减少,全球制药产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药品市场结构趋向于竞争性的寡头垄断结构,呈现出高垄断与高竞争并行的行业状态。分析全球跨国制药公司兼并重组的模式和趋势,许嘉齐指出,在全球产业集中的结构中,“最高控制权”集中在少数全球性跨国公司,它们是位于价值链最高点的“系统集成者”,他们以重点产品为起点,构成了一种在核心技术所有权控制下的整合全球制药产业供应商为其服务的新模式,激发了整个供应链的产业结构的全面转变。其特点是:跨国公司新的运行机制和模式,使得全球医药科技创新力量与资金极大集中,并给整个供应链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从而降低自身成本,而且激发被整合供应商的科技投入与科技进步,从而保持竞争力。这种模式使其具备了对大型新项目的融资能力,对研发持续大量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能力、市场开发大品牌的能力、投资最先进信息和生物技术并加以运用的能力、吸引最佳人才的能力,以及整合价值链的上下游各个环节的能力。
许嘉齐担忧地说,跨国公司在产业发展上已经整合了全球的资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我国从药品临床前研究到制剂生产的整个产业链,正在被跨国公司的国际产业链所整合、分割,我们很多好的企业正逐渐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我们应思考和警惕由此带来的风险——未来我国新药创新还能不能有自主权?能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去参与国际竞争?
面对这样的国际竞争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许嘉齐认为我国制药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调整产业结构对于我国制药产业来讲生死攸关。根据国际经验,如果把我们的大市场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市场,那么我们的企业永远不能做大。必须整合全国的资源,在深化医改中,找出一条建立我国大企业,实现大生产、大流通的道路,尽快改变我们的产业结构。下一步应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定大生产、大流通模式,在必须保证药品质量、突出药品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国际规范化招标方式,以招质量、招管理、招能力、招规模等为招标的首要标准,同时也要竞争价格,引导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带动整个产业进行结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