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房地产 > 正文
- 温州“炒房客”曾经按揭9套房 如今卖楼付按揭
-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日期:2009年04月01日 09:50
- “温州炒房团”曾是楼市的一个风向标。前几年,“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尽吹楼市涨价风。最近,“炒房客”却显疲态,面对沉重的按揭压力,他们中不少人选择了卖房变现。记者调查发现,最近温州人卖房速度远比买房速度快。
沪杭买下9套房
每月按揭数万,还得真吃力
经过朋友的介绍,记者找到了在杭州一家小学当老师的陈慧(化名),在保证不透露她姓名的前提下,她讲述了自己家庭的炒楼经历。
陈慧的老家在温州文成,在县城经营一家服装店,除了温州的房子外,还在上海有7套房子,杭州有1套住房和一个商铺。这9套房子中,杭州的那套住房是在陈慧名下,其他都是以父母的名义买的。
学校同事只知道她是温州人,在上海读过书,但从不会把她跟温州炒房团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陈慧心里压力挺大的:去年买的2套上海房子都处于被套状态,每月6万多元的按揭款压得父母喘不过气来。服装生意最近不好做,每月的进账也不稳定,但按揭却是差一天都不行。
陈慧本来攒了几万元,打算好好到国外旅行结婚,但为了不至于断供,也在年前“借”给陈慧父母了。
她们家最早买房子,完全是无意识的投资行为,根本想不到房价能翻着个地往上涨。
2001年,为了获得上海的蓝印户口,陈慧父母也拿出多年积蓄,在上海买了一套住房。“静安区那时只要5000元一平方米,当时温州市区楼盘也要5000多元,但上海比温州房租高多了。”陈慧说。2002年底,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房价开始狂涨。如今同一地段房价早已破了3万元。
看到楼市的赚钱效应,陈慧父母有钱就买房,几乎每年都会买一两套,每月店里赚来的钱用来付按揭。
2004年,陈慧还在杭州读大学,父母为了她工作和生活方便,又在大学路附近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平方米7000多元。2006年,城北一楼盘出售商铺,父母又买了一个。
就这样,卖掉市中心的旧房子,再买郊区新房子,几年下来,他们家有了9套房子,其中上海7套,杭州2套。上海的7套住房中,有4处陈慧连位置都不知道,一次都没去过,不少房子买来后,就简单装修后出租。
去年夏天,他们在上海郊区按揭买了两套住宅,被套在了高位。从此,每个月交付按揭款的日子成了压在他们头上的一块心病。
“我们当时1.7万元一平方米买的,现在1.5万元一平方米都没人接盘,只能简单装修一下,然后出租。”陈慧说,为了出售方便,他们在跟租客的合同中,都加了一条,将来如果房子出售,少收一季度房租,房客必须搬离。
陈慧表示,上海的7套住房最后只会留一套,杭州的两套会留下,但现在接盘人少,不压低价格很难出售。
记者发稿前,陈慧得到了一个消息:上海的一套房子终于卖掉了,每平方米比挂价便宜了2000元。他们今年的按揭总算有着落了。
抵来一栋楼,慢慢卖吧
“有一个温州客户竟然买了一栋楼。”这个消息,记者在多家中介听到,最终在一房产的销售主管那里得到了确认。
“就是温馨人家的,从一楼到18楼,一梯两户,36套房子都是一个老板的,最后一套顶楼,137平方米,送40多平方米露台,还是我卖出的呢,卖了1万元一平方米,137万元。”他说,开发商欠那个老板1000万元,把这栋楼抵押给他,当温馨人家开盘后,他就开始卖楼。“最早的大概每平方米4000多元就卖出了,一套也就赚了二三十万元,后来地铁要开建的消息确定了,温馨人家也成了地铁楼盘,价格蹭蹭蹭地上涨,那套顶楼,是2007年6月卖的。老板总共至少赚了七八百万元吧。”
“严格地来说,他不是买了1栋楼,应该是‘拣’了一栋楼,是入股换来的。”他告诉记者,不少手持五六套住房的温州投资客,都属于跟这位老板一样的“债转股”,100万元就有了几套住房。等开盘后,就顺价卖出。
滨江楼盘:温州客组团“撤退”
在滨江区附近的房产中介公司,随便走进一家,都能找到温州人的身影。
港航地产今年以来卖掉了4套瑞立中央花城的房子,其中3套房东是温州客户。
“现在还有20多套瑞立中央花城的房子挂在这里,多数都是温州客户的房子。”港航地产的经纪人小甘说,不少挂出来的房源留的是同一个联系电话,很多房子都是亲戚、朋友一起买,或者自己一人买多套的。
瑞立中央花城是温州开发商开发的楼盘,吸引了不少温州投资客。2年时间,每套房子浮赢几十万元,是到了出手的时候了。按照小甘的估计,整个瑞立中央花城至少有100多套房子在出售,占到所有楼房的近1/10。
江南豪园、风雅钱塘、温馨人家的温州客户比例更高。“温馨人家至少有6成是温州人买去的,风雅钱塘有3成,江南豪园估计有4成。”一名经纪人说,这一带出售的楼盘多数都是温州人的。
挥泪甩卖背后:炒房的利润率低了
“急售,地铁房,7700元/平方米,14/18,房东包税。”“震撼价!!!7070元/平方米,13/18,价格可协商。”“房东急需资金,挥泪大甩卖,7000元/平方米,户型正气,采光好。”作为温州投资客聚集的滨江,不少中介的门前都挂出了“跳楼价”。
“房东是温州人,由于做生意亏本,才想低价卖房的,本来要挂9000多元/平方米呢。”这家中介告诉记者,这名温州客2006年至少在滨江买了6套房子,这几年的按揭利息也付了几十万元,捂到现在,收益并不高。
以他挂出7070元/平方米的那套滨江房子为例,2006年,他首付24万元,买入了那套148平方米的高层,均价5210元/平方米,扣除这3年的利息7万多元,每套房子能赚20万元。
“买房子3年,还没赚了100%,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很多温州炒房人都觉得低。”这位中介告诉记者。
温州人现在喜欢啥:烂尾楼
“以前温州人对房产感兴趣,见楼就收,现在是见好就收,投资商铺和住宅的企业家,明显减少了。”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前几天,媒体刚报道了温州炒房团到重庆看房的消息,周德文不屑一顾。“温州人都很低调,怎么可能大张旗鼓地去抄底呢,都是炒作。”他认识的资金雄厚的企业家,最近根本没有抄底楼市的打算。周德文认为,今年将是楼市的调整之年,楼价还在下降通道,真正温州的大资金不会现在介入抄底。
根据周德文掌握的信息,由于缺乏投资方向,温州人更多地把钱存到银行里。到2008年第三季度末,温州市民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余额2036.4亿元,首超2000亿元。到2009年1月底,温州市民这个数字已经变成2562.5亿元。“现在储蓄存款余额估计有4000亿元了,温州一共750万人,平均每人在银行有5.33万元存款。”周德文表示,保守估计,温州人可动用的资金至少有6000亿元。正是这些巨大的现金流吸引了全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周德文的桌子上堆满了来自各地的邀请函。
对资本最敏感的温州资金,也开始寻找突围的方向。最近,周德文每天都忙着会见来自外地的创投机构,希望能吸引当地的资本。除了外地的创投机构到温州募资外,温州本地也成立了近200家创投机构。
另外,曾经掘到“金矿”的烂尾楼也是温州人的关注方向。
上世纪末,海南出现烂尾楼时,不少温州人就组团低价收购,几年后转手出售,回报惊人。
温州人炒烂尾楼的真正大手笔,还是在上海。2002年10月,温州商人王均瑶出手3.5亿元(内含2亿元装修费),收购位于徐家汇的“烂尾楼”金汇大厦,次年2月包装成上海均瑶国际广场,命名后楼价暴涨一倍,半年内投资回报率超过200%。
2003年11月,温州资本背景的飞洲集团收购上海“烂尾楼王”宝通大厦,回报同样惊人,轰动全国。
“我们身边的同事也在关注哪里会出现烂尾楼,只要有机会,钱不是问题,大家都会入股。”曹女士说,现在身边的朋友,很多都有意入股烂尾楼。
据悉,现在温州本地企业有意成立烂尾楼收购基金联盟,趁楼市低迷时,低价入股房地产项目,这样风险可控制,回报率往往比住房或商铺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