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数据中心 邮箱/论坛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定性研究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体制束缚与废旧家电回收试点不成功
发布时间:2007-09-10   来源网站:cheaa   来源媒体:《电器》杂志    点击次数:
【文章简介】
  “现在的四个回收试点,基本上就是失败的。”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中的观点,可以引出这样一个问题——对现有回收试点方案进行修正,能否再建立成功的试点?
  最近,日本学者林秀臣通过研究提出:废旧电器 “适合中国国情的回收与再利用制度”核心应该放在“再利用和改良”上,他的研究团队设计出的试点方案是一个集废旧电器的维修和拆解于一体的回收处理工厂——它可以直接从“收旧客”手中回收废旧电器,按一定标准选出有利用价值的,经过维修和品质提升,出售给消费者;那些不值得修理的,则进行拆解、破碎,出售回收的原材料。这个方案不但考虑到与现有民间回收体系的衔接,而且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废旧电器的市场价值。
  而北京华星、天津大通、青岛海尔和杭州大地这四个当初被寄予厚望的“试点明星”,现在既无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不能为有关法规的制定提供足够的技术参数,几乎沦为“鸡肋”。来自业内的观点认为,四个企业缺乏合理的回收系统支持,在废旧家电的收集上竞争不过个体收旧客;同时,拆解破碎的处理方式,技术不成熟,回收利用率低。
阅读全文        网页快照
相关连接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