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数据中心 邮箱/论坛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定性研究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商业评论:虚拟世界的黄金梦
发布时间:2007-09-07   来源网站:sina   来源媒体:财经时报   点击次数:
【文章简介】
  莎拉·皮尔斯(自由作家,《Agency Sales》杂志编辑) 董云峰编译
  企业家们尚未发现由物理世界成功走向虚拟世界的转型之路。或许虚拟世界里存在品牌宣传良机,然而,除此之外,对小企业的真实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来说——它们都称不上是理想的空间
  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虚拟世界面临着传媒失灵。它一度被吹捧为广告客户和技术型公司的下一个伟大新宠,现正蒙受着一场否定回应的重创。对于每一家第二人生里的成功公司而言,似乎都有数不尽的其他公司正在遗弃这片虚拟世界以转投其他更具可控性的空间。举例来说,仅过一年,富国银行(Wells Fargo)即已将旗下的驿站马车岛从第二人生迁往Activeworlds.其他诸如迪斯尼和MTVN电视网(MTVNetworks,维亚康姆旗下公司)一类的公司在开发自有虚拟空间上都获得了更多成功,比起在第二人生之上购买一块品牌展区(brand presence),这可更好地控制其自身的品牌运营。
阅读全文        网页快照
相关连接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