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数据中心 邮箱/论坛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定性研究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詹鹏:数字音乐的极效应和效应
发布时间:2007-08-09   来源网站:sina   来源媒体:赛迪网   点击次数:
【文章简介】
  记得前辈KESO说过,网络效应是说,一个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中的节点数成正比。典型例子是电话,只有装电话的人多了,电话网络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很多人对QQ充满抱怨,却放不下这个小小的IM软件,因为那几乎等于一个中国网民的网上社会关系。同时,KESO认为网络负效应也是存在的,一个网络的节点数越多,它被滥用的风险就越大。因为害怕病毒,害怕恶性传播。所以KESO在放弃MSN Messenger后,也放弃了QQ,想要联系他的人,仍然能联系上,他想找的人,也仍然能找到。
  我对KESO的观点是非常佩服的,佩服的同时,也想谈谈自己个人的看法:网络效应我是赞成的,网络负效应的存在我也是赞成的;我要否定的是KESO的举例,我个人认为KESO的例子属于另一种网络效应,这里我把它命名为“网络极效应”,一种网络到现实的成功转变。我认为,不用MSN和QQ的KESO属于一种价值转基因分子。
  当然,这样的例子不仅仅存在于网络用户,更存在于网络平台。以目前艾瑞数字音乐排名第一的分贝网为例,它就是一个音乐娱乐爱好者的交互平台,它的运作方案也是一个从网络效应走向网络极效应的典型案例:草根歌星从这里开始发布自己的原创,平台也从这里开始积累线下演唱会的资本。当然,我第一次了解到分贝网的时候同样是因为艾瑞那每月一次的数字音乐报告,其行业领先地位目前还无人能撼,而其中的原因却是不为大家所知的。
阅读全文        网页快照
相关连接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