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数据中心 邮箱/论坛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定性研究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杨涛:特别国债背后隐含财政货币政策新思路
发布时间:2007-07-03   来源网站:sina   来源媒体:新京报   点击次数:
【文章简介】
   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财政部发行15500亿特别国债,用于购买外汇储备,对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进行注资。该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最热点的问题就是特别国债对流动性究竟有何影响,以及能否对股市带来重大冲击等。
  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并非是全新的举措。早在1998年就曾经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在当前新形势下,财政部此次发行特别国债将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除了各界所热议的话题,本次发行特别国债的背后,隐含着财政与货币这两大宏观政策配合的新思路。
  首先,这意味着财政政策将介入对流动性的调控,缓解货币政策效果的不足。研究表明,目前国内所谓的“流动性过剩”是由复杂的因素所造成的,包括储蓄率过高、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怪圈、外部流动性输入等多方原因。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可以从货币市场回笼货币,有助于减少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从而对当前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格局产生影响。
阅读全文        网页快照
相关连接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