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家电 > 正文
- 高世代液晶线将提升中国彩电核心竞争力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17日 10:59
- 2009年,液晶面板生产线在中国“遍地开花”,从第三季度开始,有6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宣布投资建设:
9月12日,7.5代液晶生产线在昆山光电产业园开工建设;
9月26日,夏普和南京市人民政府、重点集团宣布共同开发建6代和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总投资650亿元,2011年3月投入生产;
10月19日,京东方第8代TFT-LCD生产线正式动工兴建,总投资280亿元,计划2011年第三季度投入生产;
10月12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宣布,由韩国LG Display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资建设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10月16日三星电子宣布,计划在苏州合资兴建7.5代TFT-LCD生产线;
11月16日,TCL集团和深超公司签署协议,投资245亿元,启动高世代第8.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该项目计划于2010年1月动工,2011年三季度投产。
值得关注的是TCL这条8.5代线,没有外资参与,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自主设计、建设和管理运营的大尺寸TFT-LCD后段即模组生产线。项目建成后,TCL将具有液晶电视产业链整合一体化的能力,意味着本土彩电企业将跻身全球平板显示领域的“高端俱乐部”。
面板产业链环节缺失,一直是我国彩电业发展的掣肘。
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公布的数字,2008年我国共生产平板电视4388万台,其中液晶电视4090万台,占平板电视的93.2%;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彩电累计生产7168万台,其中液晶电视4932万台,同比增长66.9%。预计未来5-10年内,LCD将是平板显示的主导产业,因为目前还没有看到可以取代它的显示器件。
但是目前我国生产液晶电视机所用的LCD面板,几乎完全依靠进口,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彩电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虽然生产的平板电视逐年增加,但效益低,甚至亏损。如不尽快改变目前的困境,中国的彩电行业辛辛苦苦30年积累起来的生产、技术、品牌、营销等经验和优势将会丧失。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最先推出全球首条第一代TFT-LCD生产线并实现量产,此后业内人士不断致力于玻璃基板尺寸的增大,以求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大投资回报率,同时也为生产更大屏幕尺寸的产品创造条件。本世纪初韩国、台湾地区和日本已发展到建设第5代、第6代生产线。目前,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主导厂商纷纷投资建造第7代、第7.5代、第8代甚至第10代/11代TFT-LCD生产线以满足产品尺寸逐渐增大的液晶电视和公共显示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国TFT-LCD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目前上海广电、京东方光电科技、昆山龙腾光电已建成3条5代线并实现量产;2007年上海天马第4.5代TFT-LCD生产线建成并投入生产;2008年底深超光电第5.5代TFT-LCD生产线也已投入生产;成都京东方光电第4.5代TFT-LCD生产线预计2009年投入生产;合肥京东方第6代线已于2009年4月破土动工。但这些生产线不能满足中大屏幕液晶电视的需求。
但我们欣喜地看到,进入2009年初,国务院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其中,彩电转型和新型显示器核心关键器件产业,已列为今后三年信息产业重点支持的项目。
不同世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均有各自的产品定位:第5代线主要针对26英寸以下的产品;第6代线主要针对37英寸以下的面板;第7代线主要是针对47英寸以下的产品;8代线则主要针对55英寸以下的产品。各世代生产线在对应不同尺寸产品上的玻璃基板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不同,为提高效率,各世代生产线所对应产品尺寸有向下推移的势头。8.5代线是在全球范围相对领先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能够经济切割26英寸、32英寸、47英寸、52英寸、55英寸等液晶电视面板,切割效率高,产品覆盖面广、生产柔性高,是液晶电视机的主流生产线。随着TFT-LCD显示技术在电视领域渗透率不断攀升,屏幕尺寸大型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Displaysearch预测,到2012年液晶电视出货量为1.86亿台,其中32英寸级液晶电视产品出货量最大,约占液晶电视的43%,40英寸的产品出货约占31.2%,50英寸以上约为4.3%,且大尺寸范围液晶电视将逐步提高。因此,TCL集团选择8.5代线,是有其考虑的。
深圳聚集了TCL、创维、康佳等国内主要的知名品牌彩电制造厂商,年产能超过4000万台,吸引了不少上下游配套企业,该条8.5代线项目可配合区域内彩电厂家液晶模组和电视一体化模式,实现液晶电视一条龙生产方式,既可提高电视机的性能和质量,又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升本土彩电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