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经济 > 正文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16日 14:35
- 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支出成本,提高他们的收入和支出能力,这就牵涉到政府和老百姓、企业之间,老百姓群体之间,再分配与初次分配之间的关系
本刊记者/杨正莲
12月5日至7日,备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为来年经济做最高决策。
中国在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形势挑战之后,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力求经济可持续发展。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在新华社12月7日发布的会议公告中,如此描述此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该主题在此前的“定调会”,即11月2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经被确认: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明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个年头,中国仍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微调。
调结构成重头戏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促转变和调结构成为新的工作重点,而“保增长”不再是首要任务。“中国正处在上升阶段,明年没有必要像2009年这样花很大力气去保增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日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没有必要像去年那样花那么大的力气”。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经济形势的变化。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出口受阻、企业经营困难、财政减收、就业压力增大,2008年12月的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保增长”是2009年的首要任务。一年后,中国经济显示出明显的复苏迹象,全年实现“保八”任务已无悬念。
“国内外明年的经济形势的特点可以用‘温和’二字来概括。” 12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0中国经济形势预测蓝皮书(以下简称“经济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佳贵此间认为:“投资、消费、出口、物价等指标都将是一个温和上涨的态势,这就决定了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是比较温和的,预计可以达到9%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因而认为,明年是加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的非常重要的契机,“应该把这样一个环境充分把握好,利用好”。
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经济结构调整”一次频繁出现,正如此前各界预测,调结构无疑是明年的重头戏。
在本次会议提出的六项任务中,除了“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位列第一,第二位就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要求“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关键在于促消费
当前形势表明,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候。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需急剧下滑,而内需增速依然落后于固定资产投资。“经济蓝皮书”指出,我国消费率长年持续偏低,从1990年的62.5%降至2008年的48.6%, 2009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消费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另有迹象表明,2010年的投资将呈回落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如果今年投资增长在30%以上,明年可能会回落到20%左右,“明年的整个投资增长,是在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相互转变当中,出现一个增速比今年有所回落的趋势。”而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更多源于投资或者政府主导投资的行为。
这说明,传统的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亟待调整。其关键,则在于拉动消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的专家多认为,近年来中国消费不及投资和出口强劲,根源在于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利于促进消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此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国民收入结构中有两个问题不利于促进消费:
第一,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财政和企业占的份额在上升,居民份额在下跌,不利于消费,“政府把更多的钱用在投资基础设施,而老百姓把更多的钱用来消费”。
第二,在收入分配结构里,20%高收入者所占比重上升过快,中低收入者所占社会比重在下降,“但是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每增加一百元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要远远高于高收入者。”研究显示,2008年居民每增加100元收入,20%的高收入群体用于消费的是57.7元,20%的城市低收入者消费75.2元,农村20%低收入者的消费则要超过192.2元。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要求,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同时,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将“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民生。”
如何扩大内需?专家认为,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失衡的经济结构,需要实现二元化发展方式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指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城市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从1952年的31.1%上升到2008年的74.4%,而农村消费支出比重由1952年的68.9%下降到2008年的25.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当前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点是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会议确定的第六项任务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
“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支出成本,提高他们的收入和支出能力,这就牵涉到政府和老百姓、企业之间,老百姓群体之间,再分配与初次分配之间的关系。”马晓河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改革才能解决。”
依靠市场力量
相对于促进消费的长期性,消化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则显得更为紧迫。
眼下,尽管出口受阻,内需增长受限,中国的产能并没有减少。从各地的投资来看,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第三季度数据显示,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的矛盾有可能加剧。”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说,“中国的产能过剩已经到了相当程度,包括原材料、中间品、最终消费品都出现了严重过剩。”
国家发改委在12月3日召开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出现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信号失灵,企业很难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导致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
就在同一天,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则认为,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中,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更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应该抓住当前外需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不高、部分企业压力大的有利时机,依靠市场的力量,因势利导。”
仅以市场准入为例。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民营经济在高回报率的垄断性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市场准入障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列为第四项任务,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