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金融 > 正文
- GDP数据“V”型反转 扩大内需起到关键作用
-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05日 15:02
- 今天,距离中央提出4万亿投资计划正好一周年。
一年前,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中国经济增速骤然下滑,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动作快、出拳重、措施准。
一年后,中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的明显趋势,前3个季度增长达到7.7%,全年“保八”已无悬念。GDP数据呈现明显的“V”型走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从去年第四季度的6.8%,到今年第一季度探底的6.1%,第二季度稳步上升至7.9%,第三季度则达到8.9%。
“保增长”目标完成
“目前可以说我国经济保增长的目标已经达成。”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对记者表示。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指出,事实上,以4万亿投资为主的一揽子计划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已经超过预期。
在4万亿计划刚刚提出时,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初步测算,4万亿元投资对经济增长每年起到约1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
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没有国家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今年我国GDP增速可能在6%左右。“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增速肯定会超过8%,有望达到8.3%左右。”张永军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4万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达2个百分点以上,大大超出预期。
内需担纲增长动力
在保增长中,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被作为基本立足点,在一系列强力启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刺激下,今年前3个季度,面对出口同比降幅超过20%的不利情况,33.4%的投资高位增长和15.1%的消费稳健增长共同拉起了中国经济昂扬向上的龙头。“家电下乡”开启了巨大的农村市场、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带动汽车消费不断增长。
“内需对经济企稳回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日前在三季度经济运行发布会上表示,而这其中投资无疑担纲重任,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据统计局测算,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达4个百分点,投资达7.3个百分点。
李晓超表示,今年经济增速保持一个较快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而与此同时,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1%,扣除价格,实际增长17%。
“消费增速比预想要好得多。”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对记者表示。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9%,比去年提高6.2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10月份开始消费出现明显下滑,一季度商务部监测的重点零售企业销售仅增长零点几个百分点。4月中旬以后出现明显回升,此后逐月回升,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王斌表示,相信10月份消费还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显效是消费表现良好的原因,”王斌指出,这包括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具体举措。
在政策作用下,前三季度下乡家电产品销售额达388亿元,月均环比增速为37.7%。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为52亿元。前三季度全国汽车累计销售966.7万辆,同比增长34.2%。
“除了4万亿投资之外,其他配套措施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张永军对记者表示,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4万亿投资达到了良好的配合和互动,今年以来信贷投放量大大超过原定计划,为投资实现高增长助力不小,对经济产生了很大的拉动力。
四季度GDP或超10%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指出,扩大内需政策对经济拉动作用肯定还要持续下去,因此今年第四季度我国GDP增速还将表现良好。
“由于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较低的基数原因,从数字上来看,今年第四季度GDP表现肯定不会差,结构调整的问题将摆上台面。”王小广表示。
国泰君安证券报告预计,今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将达到10.5%,2010年第一季度为10%,此后逐季下降,今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将达到本轮增长的高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对第四季度经济形势有更为乐观的判断,他认为今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将达11%,第四季度工业增速将达18.8%。
诸建芳指出,在4万亿的持续作用下,我国投资在今年第四季度还将保持快速增长,新开工项目的持续高增长为增长带来保证,而内需的强劲增长也将进一步带动房地产投资回升,第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达到32.8%。消费方面也将继续走强,出口则可能在年内就恢复正增长。
王斌也对消费的走势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消费对经济贡献将进一步加大,今年一系列政策的作用效果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乃至明年第一季度后进一步显现。国家今年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大多为长线政策。此外消费信心将继续回升,有利于消费规模扩大。而CPI有望转正,这也有利于消费增长提速。
产能过剩之忧 行政手段效果有限资源产品价改是关键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谋求经济复苏的出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来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之际,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凸显的问题,未来抑制产能过剩、调整经济结构的路还很长。
随着经济企稳回升,产能过剩问题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越来越凸显出来。尽管多个部委官员和专家纷纷表示,产能过剩与4万亿投资计划无关,但时至今日,产能过剩已经成为继续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过程中必须正视的一个难题。
事实上,产能过剩在我国并非是新问题,一直以来,抑制产能过剩都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当前经济还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多部门又联合重提抑制产能过剩,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生产要素价格不合理是桎梏
对于日益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专家们指出,若希望4万亿投资计划取得更好的效果,则必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本来通过一轮经济衰退可以完成去库存化和去过剩产能两个问题,但是这次只完成了去库存化,去落后产能的任务并没有完成,过剩产能依然存在,将来对经济发展也会起到制约作用。”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杨力说,产能过剩要归咎到体制性的原因,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GDP的考虑,会盲目地上一些项目。
社科院工经所助理研究员原磊也认为,产能过剩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体制性的问题。与其他国家产能过剩不同的是,我国的产能过剩更多的是一些生产要素价格不公正所造成的。“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往往会承诺电、土地不要钱,这样即使这个行业里已经有足够多的企业,新进入的企业还是有利可图。”原磊指出。
此外,地方政府对资源环境不重视,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又一重要原因。“生产成本低,污染了还不用治理,只会导致一些原本已经过剩的行业加剧过剩。”原磊分析,产能过剩是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抑制产能过剩,需要改革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对土地零地价、低电价等问题进行治理,还要对生产要素价格进行改革。
“中央现在对这个政策已经很明确了,但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对一些不达标、不环保的企业并没有进行关停并转,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放纵新的项目开工。”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王岳平指出,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落实情况要看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小。
因此,王岳平建议,如果想要彻底解决,仅仅依靠行政行为还是比较难的,还要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把不能适应竞争的企业淘汰出过剩的行业。
传统与新兴行业区别对待
发改委等部门9月底联合发布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指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这六大行业将成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同时意见还列出了电解铝、造船等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的行业。
而风能设备、多晶硅等新兴行业被列入产能过剩行列,也使得此轮抑制产能过剩工作与以往有些不同。王岳平认为,由于不同行业产能过剩的特征不同,下一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工作重点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对于传统行业、新兴行业有区别的产能过剩也应该分别治理。从长远看,新兴产业可以通过快速增长、通过时间消化过剩产能,当然其前提是新的产能不再出现。
政府相关部门也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示,将风电设备列为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行业,与钢铁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不完全一样,主要是要加强引导和调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住我国大力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历史机遇,把风电装备制造业培育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结构调整之痛 贾康:应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结构调整
4万亿投资出台一周年之际,关于这一计划的政策效果、突出问题、未来政策着力点,成为了各界关注的话题。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既然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企稳向好的局面,就应该加大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的力度,把短期调控政策和中长期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
上海证券报:4万亿投资计划推出一周年之际,您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贾康: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为7.7%,并有望在第四季度继续上升。既然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企稳向好的局面,我们就应该腾出更多的精力,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加大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的力度,把短期调控政策和中长期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政府相关部门应更多考虑调整结构,促使我国经济尽可能快的转型为可持续的集约型状态。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政府未来在结构调整方面,应当如何做?
贾康:进行结构调整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更加强调和注重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如果只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的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作用比较有限。
在税制方面,要达到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结构的目的,我认为需要充分利用资源税、消费税、环境税加以区别对待措施。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资源要素的相对价格都应该上调,从而使各方面更加珍惜资源,节约使用初级产品,刺激各种主体千方百计地开发节能减耗的工艺、产品和技术。从长远来看,这个经济杠杆不但要用,而且要用好、用充分。
上海证券报: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投资高位增长,消费则一直比较平稳,您觉得应如何才能把内需的结构调整好?
贾康:其实4万亿投资本身也是有优化结构作用的,它投向七大方面,包括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生态保护、自主创新和科教文卫。所有这些事项,都是在经济结构上推进优化的。并且4万亿投资对消费也有拉动作用,40%左右比重的投资会转为消费。
在4万亿之外,调整内需结构则应注重合理促进消费,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并通过社保体系建设,消除社会成员消费方面的后顾之忧。
上海证券报:经过一年多的实施,您认为4万亿投资计划在明年更应该侧重哪些方面?
贾康:我认为需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继续保民生,改进社会保障;二是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新能源;三是要努力运用多种方式拉动社会、民间投资;四是要把运用经济手段调结构、促方式转变放在更突出位置。还有,就是要把施工质量保证好。目前,各地按照各自的偏好,都想把自己认为最应该开工的项目列入“4万亿的项目单”。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对各个项目加以认真选择,做好可行性研究,切实加强施工监管,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益和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
刺激消费之难 “掏包”政策不可持续应完善长效机制
据介绍,中国消费率每提高1%,GDP增速将提高1.5至2.7个百分点。专家称,中国由“投资大国”、“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才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第一边际推动力,而当前较低的消费率水平难以承担拉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任务。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杨力说,我国在应对本轮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急速下滑时的思路,与1998年应对亚洲经济危机的政策应该说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有一定经验的。用投资拉动需求,抵偿外需减少对GDP造成的压力。这些措施对稳定局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并没能解决我国内需中消费不足的结构性问题。
短期政策效果有限
今年以来,国家先后通过财政补助支持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减征小排量车购置税等政策措施支持消费。然而许多专家向记者表示,这些刺激消费的政策虽然短期内对消费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持续性是有限的。
“家电下乡对刺激消费有一定的效果,但作用不能高估,这种短期政策作用只能是局部的、短期的,如果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较长时间,这类短期政策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社科院财政与税收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汪德华说,从相关部门的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家电下乡的补贴是13亿,相关的购买支出是300亿,数字还比较小,而且其中可能有一部分并不是因为补贴才购买的。
汪德华认为,下乡的主要是耐用产品,如果危机持续久一点的话,短期政策的效果就不大。
“消费这一块,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的一些消费政策属于‘掏包’政策,不管你有没有钱,先把钱掏出来。”社科院工经所助理研究员原磊提出他的观点,这些政策短期能够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但同时也会刺激一些不理性的消费。
原磊向记者举例,拿汽车来说,去年汽车降价很厉害,而今年只是对1.6升的汽车购置税减免,省的钱可能还没有去年降价得多,但今年汽车的消费依然火爆。“这种‘掏包’式的消费不可能持续下去。”原磊说,美国的楼市当时就是政府推动式的,一直这样下去爆发了次贷危机,当然中国的消费还不会到这个阶段。
核心是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促进消费是个长期的问题,核心是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这包括国民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分配两个方面。”汪德华说,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民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改善的空间不是很大,受经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劳动力过剩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要改善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情况还是很困难的。
“在改善收入分配上,二次分配比较重要,这方面主要是依靠财税政策。”汪德华说,当前最重要的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财政应该加大在养老、医疗、教育、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