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金融 > 正文
- 地方投融资平台潜伏信贷偿还风险
-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28日 11:48
- 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大幅增加,但还钱过程可能充满困难。分析人士指出,在地方政府官员前任借钱后任还的观念导向下,银行是否能按期回收投放给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贷款,存在疑问。
银行成大债主
北京银联信专家告诉记者,按照规划,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以从银行、证券市场、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但在实际操作中,投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渠道集中在银行信贷方面。“银行资金比例在融资结构中占据绝对比重。”该专家说。
与此相印证,投融资平台负债激增与银行信贷投放大增几乎同时发生:从2008年到2009年中的一年半时间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由1万亿激增到5万亿。在此过程中,尤其是自2008年11月以来,在积极财政政策及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下,银行信贷投放上半年创出7.37万亿的天量。
广东发展银行一位信贷经理直言,上半年一度是银行争相给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放贷,中小型银行在大项目的争夺中实际上还需要给出比较好的条件才能获得份额。据介绍,银行不仅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提供长期资金,也同时提供短期流动资金。
记者查阅各大银行过去两年的信贷纪录发现,实际上过去两年中各银行重点宣传的大型信贷订单不少是授予了地方投融资平台。以工行为例,该行今年3月份牵头15家金融机构,为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提供713亿元城建项目贷款,另外,工行还批准给予城投集团100亿元的项目临时周转贷款。建行、中行等大型商业银行上半年也多次宣布参与类似的大规模信贷项目。
存在还贷风险
但银行扎堆向投融资平台贷款却可能隐含很大风险。第三方研究机构银联信分析师钟加勇告诉记者,该机构对多家投融资平台调研发现,投融资平台融资结构中银行绝对占比过大,投融资风险未能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得以分解。
这意味着,银行作为最大资金提供机构,实际上就是投融资风险集中的直接下家。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项目大多投在基础设施中,结构性风险突出。由于资金回收慢,为维持资金链不断,企业不得不继续拆借银行资金。
在此过程中,一旦企业可抵押资产数量变少,融资能力必然下降,银行到时将面临继续贷款还是拔掉输血管的两难选择。但接受采访的银行业人士强调,投融资平台背后的地方财政将成为信贷资产的最后担保者。
参与调研的一位专家分析,地方政府的确是为投融资平台的资产分担了部分风险。但他强调,这并不能确保信贷高枕无忧。“行政干预下,官员们的观念导向都是先发展,风险留给下一任。”这位专家说。
而目前银行对不少投融资平台项目签订的信贷期限一般都在10年以上,这意味着偿还责任对地方政府来说只是一种“软约束”。为谋取眼前发展,地方政府信贷冲动强烈。“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省会城市借全国赛事机会进行的打捆贷款债务,实际已经相当于该市本级财政年收入的15倍左右。”上述接受采访的专家举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