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经济 > 正文
- 市场、公益两难全 水改平衡点究竟在哪里?
-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24日 16:37
- 如同约定好了一般,近2个月以来,上海、天津等多个城市纷纷举行水价上调听证会,与此同时,不少城市也在酝酿跟进。
水价该不该上涨?社会资金的投入是否会推高水价?这一公共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应该如何完善?尽管面临众多质疑,国家发改委日前依然明确肯定多个城市调高水价符合改革方向,并发布《近期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展》报告,指出下一步我国将按照既定改革方向深化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继成品油价格和电价改革后,水价终于步入我国资源价格改革的快车道。
推动水价上涨的力量
自来水不是“白来水”,沈阳市自来水公司总经理张国祥这样的表述曾引起广泛关注。
自来水,“白来水”这一横之差,代表的是从“福利水”到“商品水”的过渡。
据了解,在当前的居民水费形成机制中,主要包括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和自来水企业的成本费用三部分。“水资源利用的成本在提升,能源和电费都在上涨,原水的输送成本也随之上涨。”天则经济研究所公用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旭分析说,这些原因都是推动此番水价上涨的因素。
此外,“利润过低”正在成为水务企业调整水价的主要理由。据了解,上述三项水费的构成机制中,污水处理是由政府委托供水企业收取,用于污水处理企业的运行。水资源费是政府征收的水利设施的建设费用和资源性费用,也不是留在供水企业,而是由政府统一支配。真正留给自来水公司的成本费用由工资、动力费、折旧费及材料费等构成。而当前这一项费用给供水企业带来的利润却并不乐观。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大多数的城市供水企业没有利润,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有333座,60%都处在亏损的状况。
今年4月的上海市水价调整听证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度上海自来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为-4.18亿元,净利润为-2.65亿元。排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1.95亿元,净利润-1.95亿元,供排水企业合计亏损4.6亿元。一些水务企业表示,现在价格水平总体较低,污水处理费更低,部分地区甚至不足以支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更无法反映环境成本。
而昆明市自来水企业和当地政府给出的涨价理由是,目前的水价处于较低水平,不仅供水企业面临经营压力,也不利于发挥价格约束机制,提高市民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自来水的公共性和自然垄断性正是公众质疑水价上涨的原因。“控制自然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考验政府的智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表示。事实上,正视公用企业正常的利润需求,限制其“不道德的盈利”将成为宏观调控的方向。
针对近期各大城市集中调整水价的举动,国家发改委8月27日透露,近日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审慎出台调价方案。调整自来水价格的重点是解决在价内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的问题,严格控制以补偿供水成本为由集中上调自来水价格。
水价应当如何涨
数据表明,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水价仍有上涨的空间。此前,世界银行把家庭收入的5%作为水价的上限,而国际上一般通行的比率是2%-3%,中国目前则大概在1%-2%左右。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中国在2%以下的水价支付比率都是合理的,如果超过3%的话,政府对贫困人群采取一定的补偿机制也未尝不可。“从这个角度讲,我国水价在合理承受力上还是有空间的。”傅涛表示,这还要取决于政府的补贴额度,如果财政对低收入人群补偿得多,那么水价上涨的空间就会加大。
实际上,相对于单纯的涨价而言,明确水价形成机制更为重要。
赵旭主张,水价上涨“要公开透明,把话说清楚,为什么涨价,是哪部分在涨。”自来水公司应像上市公司那样,由审计公司审计成本后向社会公布,包括雇佣人员的数量、工资福利和新增投资的使用方向等。“要把成本阳光化,这样大家才相信你是亏损了。”
傅涛同时表示,把水价的成本透明公布给老百姓,不一定是全部的细节,但至少是一些关键性的服务和成本指标。自来水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基本的经营数据才是调价的基础。此外,他还认为,水价上涨,政府对于穷人给予财政补贴是十分必要的。国外的做法都是将水价上调的同时给予穷人一定补助,实行阶梯水价,用水多的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水价提升之后,水务企业能否提升自身服务质量需要政府的监管。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社会问题专家陶咏梅认为,水价上涨的程度应该进行阶段性的调整。也就是说,水价的调整要分阶段、透明地公布给民众,只有交代明白才会使政府更具有公信力。
“新水改”:投入模式成焦点
在几乎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水务企业的投资问题并不能仅仅依靠涨价来解决。实际上,社会资本正在加紧进入水务行业的步伐。社会资本特别是外资一方面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不足,为垄断领域引入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资产溢价收购的现象多次出现,又使得公众将其认作是水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社会资金的进入,提高了公用事业服务的能力。”秦虹说。事实上,中国的水务版图上,民营甚至外资已经占据了一些重要的地点。
“大批的社会资本涌入城市供水行业,纯国有运营的企业在逐步减少,社会企业的比重在逐步增加,社会企业运营将成为今后的主导模式。”傅涛认为,尽管社会对外资进入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外资也为我国的水务行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外资并购对城市供水价格未产生实质影响。”傅涛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对36个核心城市2002年以后的城市水价比较后发现,在有社会企业进入的16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后来调高了水价,占比68.8%。在没有社会企业进入的20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调高了水价,所占比例为90%。如此来看,社会企业的进入并不是地方水价上涨的必然原因。
与外资的“高歌猛进”相比,民营企业却在夹缝中求生存。国内首个中标国际水务工程大单的北京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针对“水价暴利”一说进行反驳,认为供水行业运营周期长,要运营5年左右才能慢慢回本。毛利率高并不意味着赚得多,目前行业平均亏损已是共识。
日前,为了解决“溢价”问题,推行水务资产出让方式改革的“新水改”正在酝酿之中。
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水务改革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水改需要地方政府的投资。国融大通财务咨询公司总经理李智慧提出了政府购买服务条件下的两权分离式改革的方式,强调政府重新承担起对水务设施的天然责任,明确了政府对民生工程的投资主体责任。据了解,此方案中分离出所有权是指供水设施及资产由政府全额投入,不计投资收益,不纳入水价成本,并且不出售供水资产,产权归政府。与此同时放开水务的经营权,引进市场机制,形成适度竞争,以服务质量最优和服务价格合理为标准,以竞争性方式引入专业化水务运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