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调研公司
  • 行业培训
  • 行业情报
  • 付费报告
  • 免费报告
  • 调研文库
  • 求职招聘
  • 执行峰会
  • 3see论坛
  • 行业报告全国最低价格热卖中
  • 查调研行业职位速上3see招聘
  • 最专最火的市场调研行业论坛
  • SPSS培训、企业内训常年招生
  • 行业情报首页
  • 经济
  • 房地产
  • 金融
  • 通信
  • 互联网
  • 汽车
  • 能源
  • 食品
  • 家电
  • 日化
  • 医药
  • 其它
    • 行业情报 > 金融 > 正文
    • “造血”慢“失血”快 股市政策亟待“微调”
    •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01日 14:48

    •   A股怎么了?对于问题的症结,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古谚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A股在2009年多次超预期的“表演”,背后的推力正是来自于“水”。开春,经济复苏前景仍是混沌未解,上市公司业绩不佳,但宽松政策带来如大坝放水式的流动性涌入股市、楼市,催生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扬。

        如今,倒了个个儿。经济复苏已上轨道,上市公司盈利环比逐步增加,但是股价却是跌跌不休。刚刚收官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二季净利环比增36.1%,沪深300成分股动态估值也下滑到了20倍,但市场跌势不止。为何?相对于基本面的缓步向好而言,“水”的流向变了,而且变化得更快。

        虽然A股在不断走向成熟,但一个19年的年轻市场,“政策市”和“资金市”的痕迹依然深重。导致近期股市跌跌不休的直接动因,一是市场对货币政策“微调”效果的担心,二是层出不穷的IPO和再融资带来的“失血效应”。

        法有明文,信贷资金不得入市炒股,但显然两者之间还是有“暗渠”相通。短期票据集中到期、8月新增信贷萎缩至3000亿元、监管部门严查信贷资金流向……这些难免对A股产生间接冲击。而直接冲击则来自IPO和再融资的“疯狂”,中冶、万科、招行、浦发……动辄就是百亿级的“圈钱”游戏上演,难免让A股“失血”过度。货币政策“松”“紧”如何,主要目标还是盯准CPI,极少为股市之涨跌而变化。而对于股市政策,笔者认为“适度微调”的时机已经到了。

        8月14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当前的市场运行反映了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股市的走势与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基本吻合,当日上证指数收报3046.97点。2周之后,在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的情况下,A股已经不见了400点,也许短期会更多。显然,这并不正常。

        2800点之上,作为新股发行改革首单,桂林三金重启了IPO。市场有承接,投资者也欢迎。不过,新股发行改革虽然提高了散户中签率,但是高市盈率发行、上市爆炒的遗弊依然未变。“面多加水,水多加面”,根据旧的管理逻辑,管理层加大了新股供应,新股批量上市,同时中冶这样的大型IPO也出现了。当然,效果是明显的,新股的炒作热潮降温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二级市场的失血效应开始凸显。于是,管理层又加大了“水”的供应,大批量的放行股票基金特别是指数基金。但问题是,从申购到建仓,新基金“托市”的时间周期“滞后”,调控带来的更多是心理预期而非实际效果。实践也证明,这一方法已经失效。

        市场有其运行规律,过度的炒作不利于其发展,管理层适时的调控是必然的。但是当前,必须清醒地看到,股市人气大挫,趋势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很难。当前,经济复苏依然处在复杂期,股市持续稳步向好,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消费动力,而放任当前的下跌,不仅仅未来融资功能可能再度受限,而且对于内需也是一种潜在的伤害。

        笔者认为,对于IPO发行的节奏,管理层应有更妥善的安排,对于创业板、国际板等板块的设立时间和融资规模安排,也应让投资者有更为明朗的预期。光靠批量发行基金为股市“输血”,这条路恐怕暂时走不通了。

    • 调研公司搜索
    • 公司名称
    • 公司介绍
    • 调研公司按地区快速检索
    • 北京|天津|河北|湖南|山西|广东|广西|海南
    • 上海|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湖北
    • 内蒙古|河南|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重庆
    •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台湾|吉林|辽宁|香港
    • 澳门|黑龙江
    • 相关链接
    • ·瑞士收到美国涉及瑞银客户信息的行政协..
    • ·央企大举参股金融机构 国资委或加强规范..
    • ·专家称年底双薪合并计税将增加个人税负
    • ·内销拯救09冷冻年 明年空调市场待政策哺..
    • ·广州首个“日光”经适房:最高分困难户..
    • ·基金管理费半年入账126亿 同比降3成环比..
    • ·证监会称股指期货仍在研究之中
    • ·中国减持美国债是阶段性调整 并非抛短购..
    • ·日本金融市场“选举行情”昙花一现
    • ·英国呼吁欧盟向IMF提供更多资金
  • 3see简介 |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企业客户
  • Copyright @ 1999-2009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