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能源 > 正文
- 山西煤炭民营资本让位于国有大矿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30日 16:38
- 编者按:
一般而言,一个竞争性行业的所有制结构,应该包括国资、民资,以及外资等,相互竞争进而形成良性发展,产业整合的初衷在于提高集中度,形成规模优势,产生规模效益,而非民资退出,国资直入,这是对产业整合的误解。
此前本报曾就钢铁业整合中间出现的“民消国长”现象予以报道,但这在煤炭领域同样存在,同样应引起关注。正如本报在今年3月18日社论《“民消国长”的隐忧》中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民消国长’很大程度上恰恰产自一个还不十分完善的市场。”CBN记者日前赶赴山西忻州、阳泉、太原等地,对煤炭业整合大潮中民营资本的生存状态进行全方位的深入调查。
7月28日,山西省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GDP增长为-4.4%。这是在目前已经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省(区、市)当中,全国唯一一个上半年GDP负增长的省份。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分析说,山西省目前正在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资源整合,煤炭企业的重组、关闭等是该省经济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7月,原本是小煤矿复产的高潮季节。然而,此时山西孝义、宁武等地的小煤矿却正在等待着他们的身份变迁:编入国有大矿的“队伍序列”。
此时,山西的小煤矿复产率尚不足50%。截至2008年底,在全省近2600座煤矿中,有90万吨/年以上大型矿井197座,30万~60万吨/年中型矿井699座,30万吨以下小型矿井1701座。生产矿井1933座,核定生产能力5.93亿吨,平均单井规模36万吨,远低于内蒙古70万吨的平均单井规模。
今年3月,山西省提出到明年年底前,要将全省煤矿压缩成1000个,每个产能不低于300万吨/年,且单井规模不低于90万吨/年,必须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
从2004年起,山西省发起一场“煤炭产权改革”,最初的动因很简单,是为了遏制频频发生的矿难。不过,在这5年的时间,政策的走向,却不经意间变成了大小煤矿之间的博弈。
CBN记者在山西调查时发现,山西煤炭业的整合,基本上循着三种模式进行,即“宁武模式”、“河津模式”、“阳泉模式”。
宁武模式:直接出让
7月11日下午3点,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宁武宾馆三楼的会议室里,潞安集团下属潞宁煤业在这里召开煤炭整合会议,主要是对当地要进行整合的煤矿进行评估。
“今天到这里的十几个煤老板,都是被潞宁煤业整合的对象。”位于宁武县城附近的一家年产规模30万吨煤矿的张姓矿长说。
张矿长最初的想法是将这30万吨矿作价入股潞宁煤业,后来经人提醒,“还是卖掉算了,以免麻烦。”张矿长说。
“煤老板”所说的麻烦,其主要原因基于两点:其一,这次整合者都是国有大矿,“基本上都见不到总公司的一把手,下属公司的副总工程师能接见就不错了,”一位同时参加潞宁煤业整合的宋姓矿长对CBN记者说,“身份不对等,没有安全感。”
其二,就算作价入股,一个30万吨的矿,在一个大型煤炭集团里,能占的股份最多也不会超过1%,没有话语权。
宁武煤田的整合者,包括同煤集团、焦煤集团、潞安集团等山西省五大煤炭公司。宁武宾馆的3楼会议室里,连续几天都在开会,整合者和被整合者在评估价格的天平上来回摇摆。
不过对于煤老板出价,国有大型煤企不置可否,原因很简单,怕担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山西省政府已经确定了十多家评估公司进驻。”山西省煤监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CBN采访时表示。尽管“煤老板”对30万吨的煤矿一般开价2亿元以上,但实际上,“能拿到一半就不错了。”上述煤监部门的负责人称。
“现在能拿多少算多少吧,晚了估计想拿都没人给了,政策已经下来了,谁也改变不了。”宋矿长说。在未来的几天里,评估公司将正式评估各个煤矿,在进行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宁武的煤矿除了一小部分作价入股较小的宁武煤业集团之外,其他的将全部被山西省五大煤炭公司收购。
自宁武县的小煤矿停产整顿以来,“县里的财政很困难,很多单位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宁武县政府的一位官员如此表示。按照宁武的计划,22个煤矿中有5个最后被组合成一个县属的地方煤炭集团,“用以保障县里的利益。”在产煤县,县属国营煤矿就是县政府的“小金库”——这是公开的秘密。而其他的17个,则让省属大型国有煤炭集团去兼并。
河津模式:利润分成
同煤集团轩岗煤电公司(下称“轩岗公司”)此次代表同煤集团负责整合宁武煤田,轩岗公司“整合办”负责人闫正介绍说,早在去年11月,整合办就曾经到宁武县调研过,但至今未达成任何协议。
尽管在宁武还没有正式签署协议,但是在河津的“无成本扩张”方式却让轩岗公司狠赚了一笔。去年8月29日,轩岗公司与河津市虎峰煤业公司(下称“虎峰公司”)签署仪式。其操作分两步,先是矿井产出的煤炭全作为轩岗公司对重组后公司的出资,而轩岗公司派出人员工资、福利都计入生产成本,同时虎峰公司付给轩岗公司15元/吨的管理费;待采出的煤炭价值达到51%的出资额后,产生的利润开始按51:49的比例分配。
虎峰公司的内部资料显示,虎峰公司原位于河津市下化乡。1998年建井,1990年投产,设计能力7万吨/年,低沼气矿井,为乡办煤矿。2006年,煤老板杨虎峰整体收购矿权,矿井经改造恢复生产后,产能可达45万吨/年。
在收购虎峰公司的时候,轩岗公司曾经做过初步测算,按当时煤炭市场价格,吨煤税后平均利润为439.67元,矿井年可实现利润1.9785亿元,按51%股比,轩岗公司年可获利1亿元左右,17.5个月即可完成股权置换,在后11.5年的矿井服务期内,轩岗公司可收益11.6亿。
不过,原本整合小矿首先是为了安全考虑。2006年11月5日11时40分,轩岗公司焦家寨煤矿51108进风巷掘进工作面非计划停电、停风后,瓦斯聚集达到爆炸界限,但供电人员继续违章送电,发生了瓦斯爆炸,导致47名矿工遇难。时隔不到一年,2007年9月6日,轩岗公司刘家梁煤矿顶板塌落事故再次造成5名员工遇难。
宁武煤炭局总工程师石福恩在接受CBN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局面是“两急一不急”:煤老板们很着急,不整合就要一直停产,但每个月几十万元的通风排水费必须要支出;县政府更着急,财政收入负增长,失业居高不下,治安都出现问题;但大集团不着急,“谈上一次后,几个月也不来一个电话”。石福恩说。
闫正也承认,大矿对一些优质资源很感兴趣,则遭到其他对手的强劲竞争;而一些资源情况差的小煤矿,则出现“丑女嫁不出”的问题。山西几个国有大型煤炭集团都在倡议“低成本扩张”。
“这符合现在的情况,如果国有矿不收我的矿,再过一年我不光维护费就要花掉几百万,而且到最后等到的肯定是证照被注销的通知单。”河津一位雷姓矿长告诉CBN记者,“所以我干脆把我的矿白送给国有矿,除过成本之外,每年还能有点分红。”
阳泉模式:双管齐下
阳泉煤炭重组的一个要求是:建立多大产能的煤矿,必须要配合再建立一个同等投入的地面企业,这一政策也让煤老板望而却步。按照规定,山西省的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90万吨。“比如现在新建一个矿井,规模90万吨,按照400元/吨的成本投入,那也就意味着要拿3.6个亿出来,如果再在地上兴建一个同等规模的地面企业,再投入3.6个亿,这7.2个亿不是一个小数字。”一位接受CBN采访的煤老板如此感慨。
根据阳泉市副市长王湜洲的解释,建设地面企业是阳泉市在此次煤矿兼并重组过程中,确定的附加条件,而且是重要条件。“上次我开了全市的银企座谈会,现在很多银行都在联系,地面企业贷不到款,但是这次兼并重组银行是大力支持的。”王湜洲说,“两年以内关掉100个、建上50个,同时再搞50个地面企业,这任务是非常大的。”
对于地面企业,王湜洲解释,其建设形式可以是新建,可以是兼并重组,可以是联合建设,比如三个煤矿可以联合起来建一个10亿元的企业。
阳泉市的想法是,此次直接兼并的煤矿必须是已经完成改造的煤矿。“而且,阳泉煤炭工业局还打算此次煤炭兼并重组以后,再搞一些投资公司。”上述煤老板表示。
山西煤炭运销总公司已经首先在阳泉开始了动作,旗下的阳泉分公司整合阳泉市4个资源整合区段34座煤矿。“整合前井田面积69.49平方公里,整合后75.85平方公里,新增6.36平方公里,整合后保有储量72602.1万吨,规划产能1380万吨/年。”山西煤炭运销总公司的一位管理层在接受CBN采访时如此表示。
也只有在银行的支持下,这种大型国企才有能力进入,以“赚钱为目的”的民营煤老板已经基本失去了准入的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