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房地产 > 正文
- 开发商频频拿地 市场复苏谨防再起“炒作”风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日期:2009年06月15日 09:52
- 10日,经过50次举牌,广州市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以总价34500万元夺得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一地块,折合楼面地价15324元/平方米,而此前珠江新城最高楼面地价为11912元/平方米。
今年2月份以来,随着楼市“小阳春”的到来,沉寂了多个月的土地交易市场再起波澜,开发商们在土地收储上的集体爆发引人关注。再露繁荣景象的土地市场反映出房地产企业充足的资本和对后市的信心,同时,随之高涨的地价、房价也让人们担心,新一轮炒地提价的闸门是否已经悄然打开。
信心加资本撬动土地市场全面复苏
从绿地集团分别以9.57亿元和12亿元的价格接连拿下上海松江区辰花路15号B地块和徐汇区斜土街道107街坊,创今年上海土地出让价格的新高,到富力地产10.22亿元拿下北京广渠门外10号地,再到中洲宝城26.1亿元拿下深圳3宗捆绑商住地块,雅戈尔10.28亿元拿下宁波“地王”。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国内“地王”频现。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1日至7日,全国20个重点城市共推出土地124宗,环比增加25%,推出土地面积608万平方米,环比增加25%,成交土地面积17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4%。
“优质地块一直是开发商们收储的对象,只不过去年楼市的低迷抑制了开发商的热情。”易居中国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的情况表明冷落已久的土地市场开始复苏,地产商对后市的预期正在转好,信心正在增强。
国内地产巨头万科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公司已斥资23亿元多处拿地。这与其两个月前对于国内楼市“尚需进一步观察”的谨慎表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万科能在短时间内连连出手,表明公司“不差钱”。上述公告显示,5月份万科实现销售面积69.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和19.7%。这一销售额已经接近2007年高峰时期的单月最高纪录。而今年1至5月,万科的销售总额已达238.9亿元,较2008年同期大涨20.9%。
嘉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谷文胜表示,近期国内楼市十分活跃,开发商在短时间内回笼了大量资金,而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也降低了15个百分点,这都使开发商的财务状况大大改善,现金流增加,出于持续发展的需要,买地是很自然的。
地价楼价再入上升通道引发担忧
然而伴随着土地市场的不断回暖,房地产市场成交价格的不断冲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缩小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不断传出各类楼市涨价新闻,其中北京朝阳区一处楼盘一个月内每平方米房价上涨5000元的消息更是加重了购房者对后市的担忧。就在富力集团高价拿下广渠门外10号地之后,周边的二手房价格就开始跟风上涨,虽然尚无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业主跟风涨价的行为已经在京城房地产市场上营造出了浓浓的涨价氛围。
“现在开发商又在大量买地,土地市场和楼市会不会再像2007年一样被炒出一波高涨的行情?”正准备买房的丁先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丁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一边是高调拿地,一边是悄悄涨价。虽然综合全国土地收储和开发的情况看,开发商先前收储的土地并没有完全消化,市场供求关系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主要开发商在土地市场上的频频出手,还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7年地价、房价交替上涨的火暴局面。
市场复苏谨防再起炒作之风
“目前的土地市场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尚未到达繁荣期。”面对地产商纷纷布局土地市场的现状,杨红旭表示,现在还处于宏观经济的低谷期,很多开发商仍旧不敢对后市过于乐观。开发商们在土地市场上频频出手、高价成交,虽然客观上会使楼市预期升温。但土地市场的回暖和楼市的回暖毕竟还是两回事。在宏观经济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盲目看高后市的地产商有可能碰壁。
北京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部高级研究员秦瑞表示,开发商高价拿地之后,地块周边二手房的业主常常会盲目跟风追涨,但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较高的房价只可能吓退对价格特别敏感的刚性需求,进而导致成交量的萎缩,加重市场的观望情绪。
对于一季度的楼市暖春,再次走上炒地涨价之路,无论是对开发商还是中小业主都不一定是件好事。机构分析人士认为,造成目前房价普涨、开发商收地加快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回暖,另一方面是开发商的去库存已接近尾声,开发商注意力将转向购地、新开工面积和涨价上。
不过“去年以来的经验让购房者变聪明了”,秦瑞告诉记者,如果现在开发商或是中小业主盲目利用市场回暖的时机涨价,那么购房者很可能会再次持币观望,交易量的回落不可避免,房价的持续上涨也不会有市场的依托。
把握推地节奏警惕泡沫出现
谷文胜表示,企业决定买地与否的主要根据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期,但“也可能是在全球性通胀预期的驱动下进行资产保值的一种选择,毕竟,持有土地的风险要小于持有现金的风险”。
尽管对购买土地是否真能规避通胀风险存有不同意见。但业内人士还是普遍认为,当土地交易市场成为投资市场,泡沫就随时可能浮现。在全球经济尚未好转、国内信贷相对宽松的背景下,如果将土地进行资本化杠杆运作,频频制造高价抢地的现象,泡沫便会被迅速吹大。
目前看来,地方政府较好地掌握了推地节奏,企业也还比较理性,没有盲目抢地的现象。不少房地产企业判断,“只要政府调控得当,今年应该不会出现像2007年那么多的‘地王’”。
长期调研楼市的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孙钟炬认为,要让房地产业回归理性、减少泡沫,就需要降低房产成本,而地价成本是房价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拿地还是要谨慎,现在把地价抬得过高,未来可能心生悔意,就如2007年很多高价拿地企业一样。”杨红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