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互联网 > 正文
- 商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电子商务 生机无限
-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22日 15:10
- 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就在众多企业准备过冬的时候,电子商务却呈现出一派红火景象: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幅超过四成。去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全球平台上买家增加了120万,这是以往一年增加的数量。
“金融危机正在给我国电子商务业提供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商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说。
■发展路径
电子商务“年轻有为”
10年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到美国硅谷寻求风险投资,想募几百万美金却困难重重。只因当时风险投资商不看好中国互联网的前景,更不用说电子商务。
而10年后,电子商务在中国商业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阿里巴巴到当当、卓越等的持续发力,再到淘宝、拍拍等的庞大用户资源,每年的交易额一路看涨,在各自所处的B2B、B2C、C2C等细分市场,各领风骚。
“今天淘宝网有1.2亿用户,支付宝有1.79亿用户。这10年我们证明了电子商务在中国大有市场。”马云说。
回首发展之路,从内容平台、通讯平台到交易平台,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
据介绍,美国电子商务更多是“商务推动型”,而中国电子商务则是“技术拉动型”。在美国,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并促成电子商务概念的形成。在中国,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电子商务概念先于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而“启蒙者”是IBM等IT厂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不断拉动企业的商务需求,进而引导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今天加入电子商务已经不是一个是与否的选择,而是一个必然。”国际权威调查机构IDC分析师黄涌涛说。
■“过冬棉衣”
电子商务一枝独秀
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电子商务已成为全球中小企业的“过冬棉衣”。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金融危机中,未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达84.2%,而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为16.8%,两者相差近5倍。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远远好于运用传统模式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