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能源 > 正文
- 成品油价格机制秘而不宣 国外媒体率先给我们开口
-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04日 13:49
- 一个攸关所有国人利益的公共政策从1月1日实施到现在,民众除了看到征求意见稿文本之外,对政策的具体细节一无所知。这本身就很不正常,更滑稽的是,在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国家政策细节的时候,国外媒体却率先给我们“进口”了。
自《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国家发改委已根据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两次下调成品油价格,一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从民意的评议而言,无论是上调或者下调价格,似乎都没有得到认可。真正的症结并不在于成品油价格能否与国际接轨,而在于成品油价格机制本身的不透明所致。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的核心是价格改革、公路收费改革和成品油消费税的改革,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方案。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作为本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民众对“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了解仅仅源于发改委去年发布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总共不到300字,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二是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而至于成品油价格如何“有控制地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汽油、柴油出厂价以哪些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确定,国内平均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又是一个什么大概的数字,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从未向民众披露。
无论从公共政策的基本程序要义,还是行政信息公开的基本制度要求而论,作为国家主管部门的发改委都有义务主动向民众披露成品油价格机制形成的细节。很显然,避免价格调整不被外界质疑的关键就是真正公开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具体操作细则,让民众对政策本身有一个预期,而不是搞政策神秘主义。笔者记得,针对3月底上调成品油价格后的种种质疑行为,国家发改委对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了解释:这一机制以20天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若国际油价连续20天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正如媒体所言,这是发改委“首次”向外界披露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而这距离《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已经过了快一个季度。这种在上调价格受到民众质疑之后才“首次”披露政策的行为,显然缺失公共政策应有的程序正义和公开透明的基本内核。
这样,在成品油价格机制不透明的情况下,任何一次调整方案都疏远了公共政策和民意的距离。特别是3月份石油巨头们利润的逆势暴涨更引发民意的不满。据统计,3月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陕西延长等五公司利润合计282.54亿元,同比增长13.2%,环比更是猛增了160%,而利润的真正来源并非经营情况好转,而完全是由于价格上涨所导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博鳌论坛上也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油价机制改革,未来油价的限价会根据国际油价调整,更加市场化。而在价格调整之前,两大石油巨头为了避免所谓的“亏损”开始减产保价。
这样,一方面是石油巨头的利润利用政策获得非正常的增长,另一方面是不透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成了价格真正与国际接轨的最大障碍,基本可以断定,未来调价仍然会招致民意的巨大反弹。而似乎有意为之,在此之前,国外媒体却又“率先”公布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细节:中国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为当国际市场布伦特、迪拜、辛塔3种原油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以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中国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3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准,加上运费、加工成本和利润等确定成品油销售价格。当原油价格在每桶80美元之下时,成本利润率为5%;而当油价超过130美元/桶时,中国成品油价格将与国际油价脱钩。而最为民众所关注的利润确定为:当原油价格为每桶80美元之下时,成本利润率定为5%;原油价格超过每桶80美元之后,每上涨5美元,成本利润率减少1个百分点。当原油价格达到105美元时,成本利润率为零。
这样,一个攸关所有国人利益的公共政策从1月1日实施到现在,民众除了看到征求意见稿文本之外,对政策的具体细节一无所知,有关部门亦没有依照行政信息公开的要求向民众披露。这本身就很不正常,更滑稽的是,在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国家政策细节的时候,国外媒体却率先给我们“进口”了民众所需要的政策细节。
在未来油价的调整成为常态的情况下,更应该秉承公共政策透明的原则,通过公开、主动、持续的方式披露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关键信息。包括:价格的基础是以哪几种国际原油价格为参照“平均”计算出来的;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多长,价格幅度如何确定,国内平均的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的标准,以及每次价格调整的原因和依据等。只有以上信息完全公开透明,才能防止石油巨头对公共政策的干扰,也为以后诸如此类的价格调整提供一个制度公正的范本,这是国家主管部门和公共政策为自己建立信誉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