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其它 > 正文
- 揭秘街头“职业丐帮”:朝九晚五“月薪”上千
- 来源:北方网 发布日期:2009年04月24日 14:29
- 记者贴身采访杨台村乞讨部落 走近街头“职业丐帮” 朝九晚五“月薪”上千
每天9点上岗,17点下班,周末只上半天,月薪上千元。如果您以为这是打工蓝领的工作,可就大错特错了。她们是走上“职业路线”的街头乞丐,来自全国各地,分成多个“部落”聚集在城郊接合部。她们将乞讨当成了“工作”。
她们的一天
工作 下班 回家 买菜
职业乞丐作息时间
09:30解放南路土城地铁站布置工作, “上岗”乞讨。
12:30小卖部购物,路边吃午餐,花坛旁睡午觉。
13:30路口乞讨。
17:30 “下班”,坐公交车回家。
记者贴身采访杨台村乞讨部落职业女乞丐:这活儿比打工轻松
坐公交车上下班有人接
“工作”“家庭”两不耽误
18:00,一辆公交车驶入车站,3名妇女投币上车,走到车厢尾部,操着方言有说有笑。公交司机说,“她们几乎每天都在这个时间乘车,到同一个地方下车,像上班族。早晨总能见到有几个男的到车站送她们,有的骑车,有的步行。”
公交车驶到天山路附近停下,3名妇女下了车,一名骑车男子和一名背包男子迎上去,接过她们怀中的婴孩。一名妇女坐上自行车和骑车男子先走一步,另外几人则步行沿成林道向外环线方向走去。记者跟随他们步行1.5公里左右,找到他们的住处——杨台村。绕过一段村路,几人先后回家——沿着村路盖的几间低矮平房。安顿好了男人和孩子,一名妇女从院子里的水缸舀出一盆水,将脸上的污渍洗去。18:35,街坊邻居已开火做饭,这个妇女掏出口袋里的零钱,将纸币叠好放进一个信封,带上硬币直奔市场。
农忙回家闲时来津乞讨
分工明确收入堪比蓝领
在市场的一个菜摊前,妇女见到了“熟人”,就是记者上周跟访过的乞讨老妪,她们在用家乡话说笑。
老妪住在妇女家隔壁那条街边的平房,相比之下,居住条件差得多。这间房屋有5平方米上下,进门后,左右两边各有一张用石块、砖块垒成的床铺,上面铺着已看不出本色的被褥。虽然说是床铺,可它的功能不仅用来睡觉,做饭时,它是“菜墩”,炒菜时,它是“炉架”,吃饭时,它又成了“饭桌”。
夜幕降临后,乞讨妇女和老妪来到街口聊天。当记者亮明身份采访时,她们并没回避。采访得知,这些乞讨者来自同一个地方——甘肃省岷县。一名老妪说,她靠种地生活了65年,家里土地少,每年的收成除了口粮和种子,只能换回布料等必需品。为了多挣点钱,她春节后随同乡一起来天津乞讨。“5月份就要回去了,麦子快熟了,雇不起工,只能自己下地收。如果农忙后家里没事,下半年可能还会来。”
当记者问及行乞的收入时,老妪说,比在老家强多了。而住在邻街的乞讨妇女也这样认为。“起码比男人们打工轻松。平时就像上班一样,周六、周日一般半天,刮风、下雪也出去,但下雨天除外。每天乞讨来的钱平分,算下来,每月能挣七八百,最好的时候能超过1千元。”按照几名乞丐所说,她们每天“行动”的路线都是事先约定好的,有专盯南楼地区的,有专盯海光寺一带的,分工明确,谁也不会抢“饭碗”,即使在一个地区乞讨,也会相隔好几个路口。
每天工作满8小时午饭午休定时定点
解放南路与大沽南路交口,是城市乞丐出现频率最高的路段之一,这是记者花了一周的时间探访、跟踪发现的。昨天9:30,3名身穿破旧衣服、怀抱婴儿、蓬头垢面的外地妇女,准时出现在解放南路土城地铁站。3人商量一番后,“兵分三路”,奔向各自“执勤”的路段。每当红灯亮起,她们便穿过车流,专挑高档车作揖乞讨,绿灯黄灯亮起时,她们便迅速回到路边。
路口执勤的交通协管员说,行乞的3名妇女最近刚在这里“落脚”,一个月前,这里还是3个外地大娘的“地盘”。“她们每天9点多准时到,赶在‘晚高峰’到来前就集合离开。”路口小卖部经营者还透露了一个“细节”,这些行乞妇女每天在这里买水、买咸菜,然后结伴用餐。
果然,临近12:30,3名乞讨妇女来到地铁站口集合,其中一人到小卖部购物,另外两人从裹着婴儿的衣服里掏出馒头、咸菜、水壶,坐在路边用餐。午餐结束后,她们躺在花坛外沿,就地睡了一觉。下午“上班”时间是13:30,3人先后到路口乞讨。晚上“下班”时间在17:30左右,3人再次来到地铁站集合,到中环线与大沽南路交口车站等公交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