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金融 > 正文
- 银行业利润凭什么“名列世界前茅”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24日 11:05
-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2日表示,2008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幅达30.6%,有望在利润总额、利润增长额、全行业资本回报率三方面在世界名列前茅。(3月23日《新闻晨报》)
去年全球银行业遭遇金融海啸,众多商业银行深陷危机。美国银行业曾经的两大翘楚——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更已跌掉90%的市值,面临窘境。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看,银行业并非一个高成长性、高利润率的行业。在此情形下,为何中国银行业能够独善其身,在全球一枝独秀?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是分不开的,银行业通过引资、上市、加强公司治理等,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赢利能力。但必须看到,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主要是由利率管制下的高利差保证的,在利率没有真正的市场化之前,银行利润带有某种垄断性质;另一方面,银行不良贷款的损失没有从利润中扣除,潜在的风险损失没有计算,如果把这一部分计算在内,利润就会大打折扣。
尽管我国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民营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也基本实现了公司化治理,但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仍不够充分,行政和商业意义上的“双重垄断”,仍是中国银行业的基本特征。由此带来的高额利润不仅不值得骄傲,反而更值得警惕。去年对于房贷利率优惠,各国有商业银行始终磨磨蹭蹭,原因无非是执行7折房贷利率优惠后,银行业每年会损失200亿元利润。再如信用卡“全额罚息”规定,虽然最近被工行取消,但却没有其他银行跟进,这一霸王条款每年为银行带来多少“利润”,我们不得而知。
更关键的问题是,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利润绝大部分来自存贷差,要维持高利润,就会倾向于多放贷。如果贷款更多地流向中小企业还好,但现实中却主要流向了大投资、大项目,导致“一头过热,一头过冷”。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曾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利润动机增强了,但作为有特殊社会责任的金融机构,社会意识稍显淡薄,表现之一就是未遵守央行限制贷款规模的指导,导致国内信贷增长过快。
今年1月31日,温家宝总理在伦敦金融机构访问时还透露,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为2.5%,处于历史新低。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银行业离金融现代化的要求仍有差距:公司治理还不完善,内控机制仍不健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更需提升。
在金融危机持续不见底的情况下,在看到银行业成绩的同时,也不可沾沾自喜、掉以轻心,需要多找找自身不足,反思并补足自身的短板,加快市场化改革,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