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情报 > 其它 > 正文
- 纺织工业有道坎 技术突破从“膜”开始
- 来源:中国上海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16日 13:55
- 污浊的印染废水,经过清浊分流,层层过滤、净化后“重获新生”,回到生产车间被再利用;一个项目,集成数项先进技术,多次填补国内外行业空白,被江苏等地的21家企业广泛应用……这些场景和数字,都与一项名为“印染废水大通量膜处理及回用技术与产业化”的科研项目有关。这一由东华大学领衔的科研项目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纺织工业发展有道坎
日益严重的环保与能耗问题,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奚旦立教授将之形容为纺织工业发展最大的“坎”。据统计,纺织工业年排水量约居我国工业排水量的第4位,其中80%是印染废水。要从根本上改变纺织污染的现状,就要先从“啃”印染废水治理这块“硬骨头”开始。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废水回用的设想。”奚教授介绍,我国印染企业自动化与规范化的程度有限,国外无相关经验可借鉴。要找到符合我国印染企业特点的废水回用方法,实现变废为宝的理想,只能从零开始,自主创新。
技术突破从“膜”开始
要让废水“脱胎换骨”,就要先找到影响水质好坏的关键因素。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奚旦立团队将研究目光锁定在了一个叫做“化学需氧量”(COD)的指标上。COD越高则表明水体污染越严重。奚教授说,国外多采用活性碳过滤吸附的方法来降低COD,效果虽好,但成本较高。有什么办法既能有效降低COD,又能节省开支呢?奚教授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大通量低成本纤维膜”技术。他们不仅大胆地将膜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还打破国内外成品膜由单一材料构成的惯例,开创性地用多材料“配对”的方法制膜。此举提高了膜孔径和通量,让单位时间与空间的回水量得到增加。
团队合作是获奖关键
“我们之所以能获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团队合作”。据奚教授介绍,东华大学该项目研究团队的最大特色就是专业齐全,从设计、施工到管理、调试,每个人都能发挥特长。作为研究团队负责人,奚旦立与陈季华两位教授都已近古稀之年,但他们坚持天天做实验,下工厂。谈到获奖,奚教授显得很淡然:“我喜欢搞环保研究,这已经是生活习惯了。我们做这些工作不为了别的,只要废水治理得好,对社会有益。老百姓满意,就是对我们的最大嘉奖。”
-